1、(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7、·君子周急不济富。(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8、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9、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0、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孔子名言)。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16、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1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有关道德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9、“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孔子语录
20、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垮了。
22、狂狷才是通往中庸的大道,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一定先要做一个狂狷之辈。
2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6、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27、·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2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33、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3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35、·过犹不及。(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过了和不足是一样的。
3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7、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4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简陋呢?
41、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