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首古诗,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有多少委曲要诉说呀!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爱国诗有哪些古诗)。
2、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 杜甫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3、 ☯谁咒中华
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白话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5、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6、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7、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鲍照 《 代出自蓟北门行 》
8、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颜色的诗)
10、诗人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1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 《 金错刀行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