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的原意是指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鳞”即鱼鳞;“次”即次序;“栉”指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比”即排列。直释意思是“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
2、城区80余座大楼鳞次栉比,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齐全。
3、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鳞次栉比)。
4、娱乐区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夜总会和酒吧,那栋五层的大楼显得很是突出,这间只对会员开放的酒吧就藏身于这栋楼内。
5、走过一座石拱桥,跨出阔大的城门楼,一条长约六百五十米的东西大街,将常家鳞次栉比的深宅大院连为一体。
6、形而上的思考和艺术家娴熟的技巧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既呈现出扬帆起航的寓意,又包裹着上海建工对建筑世界的探索和好奇。
7、车速很快,窗边不时闪过鳞次栉比的商铺和漂亮的别墅,一家连着一家的新厂房。
8、 清·王韬《瀛壖杂志》:"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
9、数年后的我常常想起我家乡的那座小城,鳞次栉比的楼房、雨水的倒影和路边的洋槐、浓郁芬芳的白玉兰、褪色掉漆的木门窗、青砖的墙、沾染的青苔、阴暗潮湿的巷子,以及楼下院子里大簇盛开的山茶。夏日的夜晚,道路弥漫着水汽,生锈的铁栅栏上攀爬着藤蔓。那是我少年时期的故城,那是我与林尽杉独有的一座城,回忆一帧一帧地凝结,根深蒂固,永不幻灭。----周宏翔《少年们无尽的夜》
10、但见那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数不胜数。
11、意思是“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
12、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13、停下来细看,内容是一幅大楼正在施工中的画面,或许这栋大楼早已建设完成,但是艺术却让它永久以此静默状态停留了下来。
14、来到大厅的正中间,抬头可以看见鳞次栉比的帆船状的悬挂装置,它们朝着同一方向,不时地在阵阵风浪中来回摆动。
15、 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16、(解释)鳞:鱼鳞。次:次序。栉: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比:排列。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也作“栉比鳞次”。
17、路两旁鳞次栉比的瓦舍戏场、歌楼舞榭,也是处处明灯高挂,几将夜空照得通红。
18、以下四个句子中,标红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19、鳞次的年龄超过1500岁,栉比的年龄更大,超过3000岁。在西周初期,农业进入大发展,《诗经》中有一首描绘当时农业劳动的作品,其中写到:“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收获的粮食非常多,一堆一堆排起来,像城墙,又像梳子,此后栉比就被用来形容排列整齐的东西。
20、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
21、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高楼林立的样子。
22、茶几的边缘特意做了圆角处理,在保持设计造型的前提下亦考虑到安全隐患,将实用与人性化的特点同时融入进了艺术作品中。
23、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路旁各种建筑~。也说栉比鳞次。
24、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25、示例:清·王韬《瀛壖杂志》:"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
26、(近义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星罗棋布、鳞萃比栉、整整齐齐
27、上,两岸河厅河房鳞次栉比,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28、《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29、解析: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者船只,此处是商品,使用错误。
30、现在,五星级旅馆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道路上挤满了车辆。
31、现在,边界彼岸原来的稻田已为高耸的现代化酒店和鳞次栉比的工厂所取代。
32、以波点为媒介将横纵错列着的楼宇进行艺术概括,并保持着向外扩展的趋势蔓延着,传达建工敢于打造中国之最的理念。
33、都市中的房屋鳞次栉比,人烟稠密,在环境方面,当然比不上乡村农舍的好。
34、鳞次栉比,汉语成语,读音为lín cì zhì bǐ,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自《诗经·周颂·良耜》。
35、这个村落最鼎盛时期在清朝中叶,这里有千灶万丁,有七十二条巷,三十六眼井,商铺鳞次栉比,酒肆茶馆林立。
36、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37、都市中的房屋鳞次栉比,人烟稠密,在环境方面,当然比不上乡村农舍的好。
38、用法: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39、将建筑艺术品人性化处理,传递建筑成就美好生活的理念。
40、出处:《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41、街道宽广洁净,鲜花锦簇,各种绿化树鳞次栉比,高楼林立,渲染出一派富庶繁华。
42、示例:上海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43、满树结的荔枝鳞次栉比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44、一条小河在小镇中间流过,小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瓦屋.
45、商店里的商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46、市声的喧闹,生活的吆喝,鳞次栉比的楼房,用暖昧的言词叩动那受惊的心弦。
47、不妨带孩子走出户外,围绕山顶走一圈,享受蓝天白云青青树木和潺潺溪谷带来的悠然自在又或俯瞰山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和享誉全球的维多利亚港景色,甚至远眺繁盛的九。
48、窄窄的青石板路,一顺儿的粉墙黛瓦、花格木窗,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这里成为了绍兴最具有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49、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50、喧嚣的市声,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用暧昧的言词叩击着受惊的心弦。
51、一条小河在小镇中间流过,小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瓦屋。
52、铅山二中刘华卿老师为全体语文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课题为《天上的街市》,刘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展示了良好的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由星空图片导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体会现代诗所蕴含的图画美、情感美。课堂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53、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54、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55、象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的排列着。
56、(1)在这条并不算特别长的购物一条街上,各种品牌鳞次栉比,学生、白领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齐鲁晚报》2012年7月6日)
57、若你乘船在黄河漂流,两边的山像一层层人工堆砌的金字塔,无数的金字塔鳞次栉比,成了一道瑰丽奇妙的画的长廊。
58、 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59、选用铝合金材质和钢丝线作为主要媒介,通过贯穿、悬挂、排列的手法,赋予作品一股远航的气质。
60、状态词。形容很密很多:山坡上有~的酸枣树。
61、进门左手边墙面上悬挂着一件铸造黄铜大雕塑。
62、现在,五星级旅馆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道路上挤满了车辆。
63、从故乡到异乡,从异乡到故乡。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拥挤的人流,恍若隔世。
64、伫立在作品前,仿佛看到了施工团队相互协作,紧锣密鼓但有条不紊赶着工期的样子,正好体现了上海建工遵循“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
65、蓝天白云下,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暗蓝色大海,海上岛屿帆船游轮航船星星点点,依山傍海的山岚边海滨城市高楼林立,半山腰的树荫里红瓦黄墙别墅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玲珑别致。
66、水泥浇铸成的塔楼和板楼,鳞次栉比,远远看往,仿佛是陡峭垂直的群山,构成了大城市的独特风景线。
67、清·王韬《瀛壖杂志》:"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
68、现在,五星级旅馆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道路上挤满了车辆。
69、 (出处) 《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