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2、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歌颂母爱的诗句)。
3、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4、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全诗意思: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5、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6、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7、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8、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9、愿芳香醇厚的甜蜜萦绕您的生活,愿我银铃般的笑声盈满您的眉间。
10、咽苦吐甘: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11、南方的暖风(喻母亲),吹拂着酸枣树的嫩芽(喻孩子)。酸枣树生长繁茂,这是母亲抚育的功劳。在温暖的南风的吹拂下,酸枣树长大了。母亲是善良伟大的,孩子的表现永远不够好(自愧自责)。哪里有清冽的甘泉(喻母亲),就在卫国浚邑(作者所在地)。养育了七个儿女,母亲一辈子辛勤劳苦。美丽的黄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声。我们七个女儿,却不能很好地安慰母心(自责不如黄鸟)。
12、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司空图《步虚》歌颂母爱的诗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4、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15、岁月沧桑,如今的妈妈头发花白,腰杆不在挺拨,可是在她仍然在关心着自己的儿女,关心着子孙们的健康成长。
16、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7、母亲的人生总未离开“付出”二字,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从未持有“索取”的态度。说她像奉献丝线的春蚕吗?不!母亲没有春蚕化蛹后的停滞。说她像奉献光和热的蜡炬吗?不!母亲没有蜡炬成灰后的终止。说她像酿得百花成蜜的蜜蜂吗?不!母亲为的是自己辛苦换来他人的甜。说她像默默无闻而劳的孺子牛吗?不!母亲所付出的一切绝对多于那还须青草的成果。
18、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19、母爱,是一个摇篮,培养自己摇曳繁茂,母爱,是一支民歌,歌唱团结,传播文明;母爱,是一座丰碑,镌刻过去,启迪未来……
20、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1、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22、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23、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24、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25、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26、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
27、母爱如水,给我浓浓的柔情,使我常常陶醉在母爱的长河里;母爱如水,有时平静的流动,有时又急速前进。
28、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9、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
30、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歌颂母爱的诗句《母别子》唐.白居易
31、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32、时间毫不留情地从我身边溜走,在我成长的每一寸光阴中,母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无论何时我都沐浴在母爱之中。感谢我的母亲,她给予了我很多东西。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崇高的,我歌颂伟大母爱!
33、在萱草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却杳无音讯;而慧鸟的鸣叫,勾起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两首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34、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5、感恩于这伟大、无私的母爱,我们讴歌母亲,自古至今,从未停歇。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朗读赞美母亲的诗词,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感恩伟大的母爱。
36、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37、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____王冕《墨萱图?其一》
3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9、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40、去年有个电影感人泪下,电影的名字叫《望儿山》,故事主要情节是,有个平民母亲,她的丈夫为国牺牲后,历经磨难,把儿子抚养成才,乡试中举后进京赶考,但八年未归,母亲天天在山顶盼望儿子归来。等儿子中了壮元乘船回乡,远望山顶,母亲早已伫立山顶,化身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