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亲撰堂联)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有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2、他唇角开出凤凰花,只温柔一刹,轻抚额上朱砂,她重拾那繁华。
3、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4、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5、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文言文名句摘抄)。
6、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8、2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水汽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9、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1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1、30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欧阳修《蝶恋花》)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1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14、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15、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唐寅《美人对月》
16、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7、(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18、背景:王勃看望父亲路过滕王阁,都督宴请群僚于阁上,王勃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虽遭挫折,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
19、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0、(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同时注意“舫”“谀”的写法。
2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22、361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袁枚《续诗品·尚识》)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23、(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24、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25、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26、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7、34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2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十三》)《三国志·魏书》:“人有从(跟随)学者,遇(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为……苦恼)渴(迫切地)无日(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指空闲时间)。’或(有人)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29、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30、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
3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励志的古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33、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神清气爽:形容人神气清朗,心情舒畅。根据后文“尽收眼底”的语境,此处宜用“居高临下”。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此处没有让人感到迷乱的意思,所以用“目不暇接”。相得益彰: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此处应用“相得益彰”。遐迩闻名:远近闻名。举世闻名:全世界闻名。后者用在这里语意较重,所以应用“遐迩闻名”。故选C。
35、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
36、(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37、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38、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3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优美古诗名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
41、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42、从此,青灯一盏,泪拆两行,雨浸三五根断发,幻了那四季烟花;纷雨六月,缘回九转,身淋七八缕西风,醉了这十世年华。
43、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44、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45、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46、(背景)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47、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宫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48、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49、(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50、(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51、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2、 (作者)陶渊明
5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5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55、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渔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56、绿水疏林影静涵,秋容秀野似江南。乡愁触拨干何事,忽向风前皱一潭。
57、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58、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59、(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分析可知,文中没有“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