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国国民”称号,对大国国民来说,既是上天的馈赠,更是天然的责任,应具有与大国称号相匹配的品格和气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4、后来,曹邱生又接着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便越来越大了,“一诺千金”这个词语也就慢慢出现了。
5、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6、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7、解析: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B.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C.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D.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8、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9、(9)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
10、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11、运用数字、公式、定理拟题。如某生在谈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中,拟题为“5﹢2﹦0”,其意是在学校的五天对学生管理好了,双休日没管理好,也是等于零。主张加强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又如有篇文章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Y+Z”(即爱因斯坦名言的数学公式W=X+Y+Z:W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劳动,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别具一格。
12、第一位年轻人是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十六岁,天资聪慧、雄才大略。为了打败匈奴、一雪和亲之耻,他求贤若渴,广揽英才。
13、中华第一经典《论语》的第一个字就是“学”,第一句话就是讲学习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4、普世价值不是西方价值,而是一些数量有限的、世界所有人都认同的观念集合,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比如学习精神、契约精神。
15、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16、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17、故事原文: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18、大臣不知为何,转天上朝复命,真宗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真宗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19、“忠恕之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以平等、宽容为核心理念的相处之道,应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则。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