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孔子经典语录100条)。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孔子经典语录100条)。
7、(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9、(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主旨句为文段的最后一句,既总结了孔子关于修身的三点要求,也明确了在当下的领导干部也需认真学习体会的重要性,因此与其意思最为接近的表述应该是B项。
10、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3、8,报名仅限企业:(董事长、法人、总经理)进群学习
14、(译文)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15、(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6、(译文)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17、(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20、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篇》
21、(孔子语录)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22、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23、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善于理智地对待利欲的诱惑,做到“重义轻利”。这便是他评价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开我国义利之辨的先河。
24、(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25、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7、(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8、(译文)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29、(译文)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3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31、真相: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断句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举以下二例再次强调:“一男子扬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教授纷纷搬家”,“草帽路飞说要当上海贼王,上海居民加紧防盗”。
32、“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孔子语录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