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2、孔子在蔡居住到第三年的时候,楚王派人去聘请孔子。
3、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4、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时代这种事情是被允许的。(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6、孔子六岁时的某天,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鼓乐之声,很是热闹,正在院中玩耍的孔子觉得好奇,打开大门,站在台级上朝远处张望。只见一只郊祭的队伍从前方走来,浩浩荡荡,很是壮观。主祭官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唱:“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
7、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8、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9、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10、来自“中国儿童共享的经典丛书”系列,通过通俗简明的译文、有趣的故事链接、点睛的寓意点拨等,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传统经典的精神内涵。
11、出自《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12、作者李长之,师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冯友兰,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著有《李白》《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等。
13、画风新颖,大奖插画师联合创作带给孩子纯正的艺术熏陶
14、个人专著有《我的小学语文观》《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爷爷教我写作文》《讲故事诵经典》《汉字小精灵》《张庆文集》等,共计400万字以上。
15、短短三十八个字,孔子如此叙述了自己的一生。
16、这位公认的“至圣先师”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17、比如,《黄帝战蚩尤》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极富文采和想象。
18、在《论语·阳货第十七》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19、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了。”
20、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21、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22、国人在教育和医疗上对私立机构都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私立教育和医疗机构存在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情况。多年以前,当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打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的旗号时,我们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那里上学的学子心里满不是滋味:什么时候北大要靠体制优势来体现价值了?尤其是看多了世界级名校,尤其美国的常青藤名校多数是私立学校之后,心里的这种失落尤其明显:为什么中国办不出来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的私立学校?
23、“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孔子显得很兴奋。
24、“别的我不晓得,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是有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