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佛经经典名句书法)。
3、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
4、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6、 八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5佛菩萨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
8、 二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9、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0、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1、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2、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地藏菩萨本愿经》
15、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6、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9、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如《九成宫》“凿”、“鉴”、“台”、“萦”等字皆是。
20、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21、、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如只看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让自己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吧,那样会让你走出心情低谷的。
22、6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
23、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4、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5、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26、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27、抄写完后的整卷经文,要记得放置于洁静处,自己保存。不可随意乱丢,或置于不净处。这是对经文的恭敬心,也是您抄经累积福德的一部分。您看那些修行人或出家人,看到经书,都要礼敬跪拜,因果度众生解脱的法,都在经书中,所以得要有这样的至诚恭敬心才行呀。
28、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