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道德经经典名句赏析)。
2、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7、(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8、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0、(名句赏析)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1、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第五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5、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6、(名句赏析)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7、(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18、(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9、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0、(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23、(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24、(名句赏析)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25、(名句赏析)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
28、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29、(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30、(名句赏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31、(名句赏析)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3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33、(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4、(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35、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36、(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