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邯郸学步”的故事出自《庄子·秋水》。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别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习,但也不应该盲目地模仿,否则很有可能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自己本身的优点也丢掉了。
2、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邯郸学步的意思)。
3、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4、我用c本驾照的技术,驾驭着这个轻盈的小电动车,刹车、给电、鸣笛、闪转腾挪,很快就来到了一家土豆粉店。(邯郸学步的意思)。
5、含贬义。比喻机械地照搬模仿;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忘却了。也作“学步邯郸”。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6、其大致的意思是:模仿别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7、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8、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他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9、(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与众不同
10、 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11、与主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不同的是,“百日维新”的领袖是无甚实权的光绪帝,一定程度上埋下了运动失败的伏笔,大清最后也没有学成西方先进的东西,最后脚踝还受伤了……
12、“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13、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寿陵少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4、“等我学成归来,我一定是整个寿陵,不,是整个燕国最靓的仔!”
15、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6、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17、古时候,燕国有一位寿陵少年。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别人的好,饭菜是别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别人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8、 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19、晋·恒玄《与远法师书》:“今世通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邯郸学步,匍匐而归。”
20、妈妈晒出一张照片,看哭所有家长!孩子你辛苦了……
21、(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2、光绪帝面对的是日渐衰落的国势、如狼似虎的敌人和固步自封的老臣,他自认做足了准备,顶着众议,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不过,他未能劝服慈禧为首的一派老臣,被慈禧囚禁于中南海瀛台,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除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所有新政措施均被废止,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整个清王朝继续向灭亡的深渊下坠。
23、 公司经营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郸学步,从别人那儿东搬西套,是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的。
24、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25、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26、首先,这则故事出现在《庄子·秋水》中,《秋水》是《庄子》一书的外篇十五篇之一般认为外篇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而庄子本人的生卒年大约为公元前369年至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那么《秋水》中的故事,肯定发生在成书之前,约公元前250年之前。
27、出处:《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8、(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9、(释义)而且,你难道不知道那燕国寿陵你的学习行为在邯郸和?没有国家能得到,又失去了所以走了,直爬着回去了。
30、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在这里,请小朋友们以生动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充分发挥你的语言魅力吧。
31、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32、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33、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4、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这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才,可他总是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别人的好。
35、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36、 只有缺乏自信的人,才会去一味的邯郸学步,我们可不能学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比如:班上有部分同学玩"超级追星",模仿明星的一言一行,他们那邯郸学步的样子非常滑稽,只能惹人发笑。
37、 引进新科技时,最忌讳硬生生地模仿,此种邯郸学步,注定要失败。
38、(邯郸学步的意思):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那里的人们善于行走;学步:学习走路、模仿行走的技能。比喻生硬地模仿生搬硬套,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技术和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来的长处也丢失掉了。
39、 (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40、(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41、 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最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42、当然这些历史事件肯定不是上面描述的那么简单,但就像前面所说的,所有的先锋、所有的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伟大与渺小,踏出第一步,他们都是英雄。
43、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44、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
45、(释义)像鹦鹉只学人说话,不能令人满意。经传佛的意思;不到佛的意思,只是背诵,这是学习对人,我不同意。
46、寿陵小子背起行囊,看了一眼在门口眼巴巴守望着的妻儿,他知道不能犹豫,一狠心,夺门而出。
47、(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8、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49、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因其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50、 自从晚报学习造句以来,我跟着表弟邯郸学步,结果姨妈说:“学习和做人一样,不能只知道邯郸学步,而要自己发奋图强,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我听懂了姨妈的话,就自己造了这个句子,没想到获得了表弟老师的表扬。
51、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2、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的一位小伙子觉得自已平时走路的姿势摇摇晃晃很难看,他听人家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就千里迢迢赶到邯郸想把走路的姿势学好。赵国首都邯郸城市里果然繁华,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小伙子每天早上都站在街道上看着来来去去的行人走路。邯郸人走路姿势果然优雅,举手投足间都显出高贵的风度。小伙子开始按图索骥模仿起行人的样子走起路来,几天以后小伙子发现越来越不是味道,邯郸人走路虽然好看,但是却也各有各的特点,小伙子乐此不疲一会学这个一会学那个,学到最后谁的样子也没有学会。小伙子心想自已应该从头开始学走路,把过去不好的习惯完全抛弃掉。结果他从新开始以后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最近连自已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忘记了。在邯郸呆了几个月也没有把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学会,终于他的银子都快花光了,他无可奈何地回到寿陵去,但是这时侯他已经不知道怎么走路,只能爬着回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应该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不仅会失去自己的真本色,最后还会变得一无是处。
53、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54、 (语法):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拓展资料: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邯郸学步,而要设法标新立异的学习真才,否则,只能让我们后退,不能让我们进步。
55、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6、(释义)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57、肖战视频专访正面回应227事件,先后两次进行道歉
58、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59、释义: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故事吗?不仅没有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60、其次,燕国与赵国接壤,当时的秦国策略上采用远交近攻,燕国作为小国,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自燕武成王起(公元前265年)便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一直到两国被秦国吞并的前夕,那燕国寿陵小子到赵国邯郸学习,大概率是在这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65年之前了。
61、(示例):其中典礼集会之词,~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62、(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63、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64、出处:《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65、“邯郸学步”和“数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数典忘祖”仅有此意;而“邯郸学步”还有“别的什么也没学到”的意思。
66、(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67、近代也有“邯郸学步”的例子,那就是“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