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2、点评:天道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时间跨度很长、空间跨度很广,但从来不会漏掉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坏人。(老子语录经典)。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语录经典)。
7、(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七十三章》
10、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的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是最笨拙的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11、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耳 《江海能为百谷王》
14、(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16、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8、(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
19、一岁多的宝宝,妈妈每天教认《圣学根之根》不二字。
20、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25、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9、感悟: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老子经典语录及译文(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30、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34、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7、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3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41、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42、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4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4、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5、知荣守辱:《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46、(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8、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