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2、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3、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5、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二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6、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7、(名句赏析):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8、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9、(名句赏析):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10、(名句赏析):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2、(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13、(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14、(名句赏析)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15、(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6、大意: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7、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8、道德经经典名句,在书籍里面隐藏着非常多的经典的句子,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保留下来,而且不少人会将喜欢的句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书签,一起看看道德经经典名句吧.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9、(名句赏析):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0、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21、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24、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2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6、(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27、(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2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0、(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31、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32、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33、(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5、(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36、(名句赏析)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37、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8、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39、(名句赏析)察见微毫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41、(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4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45、(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46、大意: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跟万物相争。
47、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48、(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49、(名句赏析):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5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51、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52、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53、(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54、(名句赏析):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55、(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56、(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57、六: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58、(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9、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60、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61、(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62、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63、《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6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5、(名句赏析)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66、(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67、(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68、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69、(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70、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71、(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72、(名句赏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了丑;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73、(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7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7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7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7、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78、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79、(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80、(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81、译:德行要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圣明要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行动要像四季交替一样规律有序;吉凶要同鬼神一样灵验。
8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3、大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4、(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85、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86、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它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爱它,也不恨它,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