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6、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老子道德经名句)。
7、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8、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华丽,漂亮华丽的话不真实。(牛顿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述绝对不会用形容词)
10、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11、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名句)。
13、老子——《道德经》中的七句名言,道尽人生真谛!
14、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17、老子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1、(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22、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23、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4、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5、解释:“刍”读作(chú)。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2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7、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
28、(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9、老子名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0、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1、(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3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4、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3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37、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
38、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39、老子名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3、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44、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45、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6、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47、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48、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49、(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5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5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2、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53、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54、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55、老子名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6、老子名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5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9、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61、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62、(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63、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64、吾所以有大患回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65、(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6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8、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69、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7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