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2、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
3、② 借景抒情:即以景结情,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而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
4、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
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6、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7、例如,大家看看我要传达出“高兴”与“悲伤”两种不同主旨时,该用下面哪种景物描写。
8、(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9、表达方式上看,选文第一段是描写 ,写了身居高处,遥望一座峰巅时所见的美景。 第二段是议论、抒情 。写了由观赏自然美景引发的感慨 。
10、赏析夏季的风给人带来的愉悦。我觉得这是人们享受自然的经典之作。
11、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12、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写景的句子加赏析)。
13、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草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14、 ——采中 初一3班 李子涵
15、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16、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17、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8、①句式整齐,以整句为主,富有变化;②多用短句,短小而意义深刻;③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气势;④“壮丽”“崇高”等一系列词语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语句的表达效果。
19、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20、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1、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阴云密布,细雨如丝。暮春时节,满目苍翠尽收眼底,雾中的绿,浓浓的,仿佛能掐出水来。黄河岸边,凉风阵阵袭来,衣袂飘飘,却丝毫拂不去一行数十驴友的游兴和热情,沿着通往坝头的青青小道,把一串欢笑声甩向后面。
23、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处。秋景是最富有诗情。写景句子摘抄及赏析幸福,就是活着!
24、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25、秋天的美雨点般的洒落在我老家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甚至还形成了金色的海。我在田野上路过,漫不经心的瞟了一眼玉米地,可是眼光一下子就拉直了,目不转睛的注视起来这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只见一棵棵玉米都呈金黄色,笔直的挺立在阳光的沐浴下,贪婪的吮吸着明媚的阳光,并在阳光下完成最后的生长。风儿吹来拨弄着它们,在高处看就像波涛一样翻滚着,形成了一片的金色的海。这片海透露出欢愉的气息,整片海在诉说着,诉说着农民伯伯的悉心培育。农民伯伯一进入海就被淹没了可他们显然喜欢被淹没,因为这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26、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27、(1)篇章结构上。“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有变化。”“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考查的是承上启下。“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引出浣花草堂。”考查的是统领全文和引出下文。“呼应题目,引出话题”则关注文段与标题的关系。《樱桃》一文所涉及的句子谈到樱桃的古今文人赋予其身上的不同含义,上半部分是古人所说的春逝之象征,给人以哀叹之感。下半部分则转到作者,在新的时代,对其“饱满”“健旺”的讴歌,这样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就形成了对比,也即“为樱桃新的寓意衬托”。
28、③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成都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