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原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4、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5、《出师表》中最为著名的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6、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本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7、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8、以柔克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9、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10、表达意思: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11、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12、悠悠苍小为格边,曷此其及。----《外把只国志》
13、(释义)指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4、(成语释义)事无巨细,汉语成语,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15、德薄任重:德薄任重,惨惨忧虑。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16、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南阳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7、视微知着:君子视微知着,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1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只要是上级交给的任务,事无巨细,小王都认真完成。
2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22、(原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3、伏龙凤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24、(原句)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26、伏龙凤雏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27、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淡泊明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29、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0、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31、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32、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3、诗圣杜甫有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备带着诸葛亮离开草庐时,也留下了一个著名成语:如鱼得水。关羽、张飞看刘备信任诸葛亮,有些吃醋。刘备则说:我得到孔明,就如同水族馆里的大马哈鱼进入太平洋一样,以后你们不要吃醋了。关、张无语。
34、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35、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诸葛亮
36、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3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38、9)(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不辞劳苦竭尽全力。
39、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