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74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05-10 14:01:14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74句精选】

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徐 山 2017 《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中国商业出版社。

2、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所以到底是要选择哪个要相信缘分,一切顺其自然。(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3、有一位教育专家,他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忧国忧民忧教育之情,20余年来行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全面、详细地解读了美、欧、亚等现行教育模式及世界文化的变迁史,亲眼目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的悄然崛起和国内仍偏尚西方智能教育而冷落传统文化之巨大反差,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躬身实践,提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德慧智”;

4、综上所述,《老子·德道经》是老子为了引领人类修德归道,运用“德”的演化规律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分析人的生命规律,而撰写的“一本正经”。

5、前言之,老子之学,是仿天道的。所谓的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支配万物的自然而然的法则,在我们如今看来,道是先验的,所谓的“先验”,其实是哲学的名词,就是未经检验所提出的某种认识。但是,未经过检验的,未必就对我们的认知没有帮助。比如理论物理的一些理论能预言的自然现象,虽然由于检验所要求的条件苛刻,故为未被检验,但是我们不能说理论本身是错误的。道也是这样的,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于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是能说出来的,老子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勉强的意思。虽然是如此的抽象,但是老子想描述出这个飘忽不定但又真实存在的道,老子便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开篇第一章便言及“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说的就是“本质”与“表象”的事,接着他把“本质”与“表象”又统一了“同谓之玄”,“玄”就是“道”的意思。具体来认识老子认识“道”的方法,便是“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原文的意思是,把道比作母亲,把由道生出的万物比作儿子,母亲生出儿子,因有母方有子,可以知道“道”的确存在,反过来,倘了解了儿子,因儿子必然和母亲相似,故而就能更好的了解作为“道”存在的母亲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道驾驭着现今的万物,又因万物都遵循着道,便又可以通过万物来认识最初的道。这就是老子的认识论。通过现象看本质,因为现象必然是本质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现象所展现出的性质,必然有一部分,是本质所凭借现象呈现出来的。所以,老子才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就是说,从儿子来了解来母亲,从小的“乡”来看大的“天下”,从小的有形“万物”来理解大的无形的“道”。因此才有,“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虽然是细微的,但因细微之中也含有“道”的一部分,所有老子又说“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才有了老子观“小”的“万物”所得到的许多“大”的“道”。

6、《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关于诚信的名言精选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老子主张圣人应该无为,应该无事,这样才能取得天下,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转化为成功的治国实践。(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0、“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功遂身退、宠辱若惊、物壮则老、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6、《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孔子受老子影响至深,曾慨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追求真理之志向不灭。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2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2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23、(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5、所谓乱世春秋,老聃便是这个时代的人。任何思想,绝不会独立于周围而独立存在,即使独立存在,于周遭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其本身无意义,那也就无法流传下来了。古时的文人,是心怀天下的,老聃也是这样的人。但是,正如胡适所评价老子的学说那样,它是具有破坏性的。老聃因晓得了有美就有恶、有对就有错,那么反过来思考,如果没有美,便没有恶;没有对,也就没了错。因此,与其礼乐崩坏已至如此,那么全然不要,一废俱废,回到了原始社会,人们无欲无求,也就不会存在不好的事情存在或发生了,圣人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万物自化。让万物自化,不加主观的干扰,于是才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让“万物”与“百姓”,如同祭祀用的草扎成的“刍狗”一般,自己燃烧,不去干扰。实际上,老子的治国之策,不仅仅是“小国寡民”至于“老死不相往来”的治国之策,更是一种对天然而然的原始社会的向往,他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君主听从老子的教导,便应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有“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这样的“无为而治”方可“无不治”。同样的启示还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因统治者有了私心,所以才会“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以至于社会动荡不安。

26、“道可道”,河上公注:“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河上公注:“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即认为“常道”是“不可称道”的。王弼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王弼认为“可道之道”“非其常也”,而常道则是“不可道”的,即不可言说的。今人高亨《老子注译》:“老子说:道之可以讲说的,就不是永远存在的道,如儒家所谓‘道’便是,而我所谓的‘道’(宇宙本体),是不可以讲说的,是永远存在的‘常道’。”(1)高亨此说得之,不过仍有进一步阐述的必要。主要的问题为:全书首字的“道”,指向的是什么样的“道”?“常道”的词义如何?为什么老子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要回答这些互为关联的问题,首先从《老子》成书的背景说起。

2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9、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30、老子是德道文化的开创者,德道文化与五千年前的黄帝法道文化、七千年前的伏羲易道文化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主根。

31、《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2、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在孔子第五次问道的次年,时年81岁,回到洛邑辞官,骑青牛西游于秦,过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述五千言《德道经》,在楼观台讲经说法。

3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4、全篇五千言中,“德”字出现45次,“道”字出现73次。淳德归道、明德归道的喻意深刻,凸显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35、(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36、将这段阐释当中的核心关键词抽出来,逆向排列,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被后世学者称为《大学》八条目。

3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3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3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0、段玉裁 1981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1、2)有人会说,江湖泛滥使得流民失所,这水也是上善的吗?是,也不是。那么如何解释呢?“上善”就是“道”,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是客观的,是无有情欲的,天地又怎么会对人又怜悯之心呢?水又怎么会因有人居住,而不去泛滥呢?但《老子》这五千余言,终究是为人做的,不是为道做的,所以,所告诫人的,都是人所应该借鉴的。人与石头的区别就是在人有情欲;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反省,又因反省而有道德。老子的学说是为人做的,所以,并非是劝导人们如天地一样的不仁,而是从不仁的天地中,别假设出一个道,“为人做事”的道。因此,使江河湖海泛滥成灾的,是道,是无情欲,是天的道,而不是人的道。

4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警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3、                            表一:感情八要素

4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5、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4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7、老子不仅给我们指引了一条从“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递进到“修之天下”的人生发展路径,而且还将这不同的修为层次一一对应于“其德”积攒的丰厚程度,更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立身处世、治人事天、修善积德、长生久视的光明大道。

4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9、对此非常有必要辨析一下,这对后世的文化发展、文化自信、文明影响、社会治理、修身学习、全民教育指引都至关重要。

50、(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2、“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www.lzcn)

5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54、不管老子是这三位里边的哪一位,我们能读到《道德经》,这是非常庆幸的一件事情。司马迁又说到老子的思想,他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上那些学老子的人都在批判儒学,学儒学的人也在批判老子,这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啊。然后他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5、前37章为上卷,《道经》,后44章为下卷,《德经》。

56、朱谦之 1984 《老子校释》,中华书局。

5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5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先贤老子所创立的道家思想,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自其产生起就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59、《史记卷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60、(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6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63、(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4、那么为什么当代离婚率呈增高趋势呢?《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两千年前就看到了人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当代,这个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加速度:人的私欲恶性膨胀!婚姻本来有六个要素:感情、性爱、家产、子女、事业、健康。过去的婚姻顺序是先谈感情、家产,再说性爱、子女,有的家庭还有共同的事业,若想白头偕老还要关注健康。现在的婚姻来个大精简:只要感情加性爱。顺序也有了颠倒:先性爱后结婚,家产采用AA制。其根源就在于:急功近利的心态腐蚀了整个社会,“只要今朝拥有,哪管天长地久”。人越年轻这样的心态就越严重,而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当代的离婚率必然呈现增高趋势。人们越来越缺少老子所说的“德”了,除了离婚你还能“得”到什么呢?

6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66、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这种现象,被老子加以哲学的高度概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6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68、《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69、《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70、《大学》中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被后世称为“《大学》三纲要”,强调要了解道,要悟道,要学道,关键就在这三纲要,首要在“明明德”。

7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2、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该句首字“故”为推论标记,句义则承上句的“无-有”而论其作用。“常无”,义即永恒常在的“无”,其词组形式仿首句中的“常道”。首句由“道”而“常道”,“常道”是单音节“道3”的强化,本句中“常无、常有”亦应作如是观。“常无”,尽管是“无”的状态,但有其作用,可以用来“观其妙”即观照“道3”的微妙。从虚空可用来“观其妙”这样的论说中,可以看到老子禅定内观的心理实践的痕迹。《说文》:“徼,循也。”“循,顺行也。”即“徼”的本义为顺着走。“欲以观其徼”的“徼”用的是该词的本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一句可理解为:所以(“道3”的)永恒常在的“无”,将用来观照“道3”的微妙;(“道3”的)永恒常在的“有”,将用来观照“道3”有规律的运行。

7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上一篇:2022年春联大全【5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电影经典台词关于爱情【21句精选】
  • 关于亲情的事例【46句精选】
  • 关于科学的名言并注明作者【62句精选】
  • 关于科学的名言警句大全【55句精选】
  • 关于幸福就在身边的名言名句【30句精选】
  • 关于家的名言诗句【20句精选】
  • 关于青春的名人名言大全经典励志【92句精选】
  •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及事例【78句精选】
  • 唯美的句子关于爱情【56句精选】
  • 关于合作的优美语句【75句精选】
  • 关于友谊朋友的名人名言【32句精选】
  • 关于友谊的小故事简短【22句精选】
  • 关于励志的图片【75句精选】
  • 关于相互信任的名言【56句精选】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四句【32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经典事例【23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压马路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工作改行发励志朋友圈【100句文案】
  • 小孩洗澡发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单亲妈妈和孩子相依为命的说说【文案100句】
  • 关于蘑菇的说说短句【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老子关于道德的名言【74句精选】
  • 2022年春联大全【50句精选】
  • 和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有哪些【49句精选】
  • 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有哪些【71句精选】
  •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55句精选】
  • 华罗庚的名言名句有哪些【28句精选】
  • 鸦雀无声【51句精选】
  • 感动的名言名句100句【73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