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实施的背景,还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儿童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儿童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儿童的主动、自发相关联。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保证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使儿童充分自主、愉快地游戏,通过游戏促进身心发展。
2、陈鹤琴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3、陈鹤琴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即十七条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4、整合性原则是指将学前教育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保证学前儿童身心整体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各要素,实施教育。贯彻整合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5、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不能任凭自己的爱好兴趣或喜怒哀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实施教育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6、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7、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的“活教育”,狭义上来理解,就是书面教育(死教育)的相对面。众所周知,课本是死的,老师们必须按照课本的内容来教学,学生呢,则需要根据课本来学习。然而,人是活的,所以教学的方式应该是活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活的。所以,“活教育”实际上并不是说摒弃课本,另辟蹊径,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很显然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
8、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9、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儿童.
10、③通过具体可见或可操作的活动,使儿童比较容易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更快地获得各种知识经验。
11、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
12、具体目的有以下四方面: 做怎样的人:应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有怎样的身体: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 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 怎样培养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13、探索中国幼儿教育平民化发展走向。教育公平是陈鹤琴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他对旧教育深恶痛绝,提出改革旧的传统教育体制,批判富人办幼儿教育剥夺平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他主张幼稚园教育必须开展下乡、下厂运动,打破外国面纱,放下贵族架子,创办经济实用、全年运作的幼稚 园,把幼儿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办老百姓自己的教育。陈鹤琴对教育公平的伟大探索精神,正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不断阐放,不断激励中国教育人奋力前行。
14、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5、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6、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发挥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儿童需要、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环境的创设者、儿童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体现“导”的艺术,要把活动的主体地位让给幼儿,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承认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前儿童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成长着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
17、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新原则,即自主原则、思考原则、如何学习、主动发现、积极鼓励胜于消极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最佳教材,比较教学法、从竞赛中学习、积极暗示、替代教学法、注重环境、分组学习、教学游戏化等。他创新五指教育教学法,将社会、自然、语言、艺术、健康五大课程领域比喻为人手上的五个手指,每个手指虽然分开,但是与手掌紧紧相连,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幼稚园实施这种教学法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兴趣特点等编写单元设计,然后进行教学。教法则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尊重幼儿自主性和兴趣性, 引导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获得活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教学法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注重思考创造而非记忆背诵。五指教学法是对陈鹤琴早期提出的整体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早年主张以中心主题构成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创设必要环境条件,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他的整体教学法,由于在天津市河西区幼儿园教学改革实验中获得成功,后发展为整体教育活动结构实验,被幼教界誉为“陈氏教学法”。
18、学前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19、幼教教师必须万能,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坚定的志趣。最低限度应招收初中毕业生,招收高中毕业生更加理想。修业期限以三年为准。
20、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借鉴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幼儿教育。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段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模式。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规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六科,并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养活动的具体科目以及各科目的教育纲要。
21、游戏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儿童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最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2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1)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3、陈鹤琴的教育方法。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
24、 “活教育”理论历经岁月,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以及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活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依然有着启迪和教育意义。比如: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尊、自强能力;让孩子在自理、自学中获得生存和生活的技能;让孩子有一颗感恩并服务社会的心;鼓励孩子多运动,增强孩子的体质......“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依然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规律,它调动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发展儿童的自主探究和创造精神。
25、引领了幼儿教育研究的科学道路。除了儿童心理研究的范式,创办《幼稚教育》杂志和《儿童教育》杂志,致力于引领幼儿教育工作者形成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和观念,确保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26、陈鹤琴晚年一直呼吁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他提出:不但要研究观念,还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不但要研究幼儿园的教育,还要研究家庭的教育;不但要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还要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他甚至提出“为切实开展教育科学之研究,特建议设立儿童教育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研究工厂”。(1980)“教育实验”是他晚年撰写文章时经常出现的词汇,这是对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呼唤,是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呼唤,也是对童年幸福的呼唤!
27、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自然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的.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并组织幼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他注重室内外、园内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