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匆匆干完这一切后,他精疲力竭,头脑昏昏沉沉,几乎把生命所剩无几的那点精气都消耗殆尽了。顾不上进任何一点儿食物,就直接昏倒在床上,仿佛直接死掉了。
2、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藏。申贺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3、教授干脆将这条腿藏在了书桌的抽屉里,然后迅速地去装那些已被砍小的尸块。但是房门的锁已被踢松了,眼看就要开了。教授索性扔下袋子,捡起斧头躲到门后,他舔了舔干渴且不住打颤的嘴唇,他平日里可从未与这种凶悍的家伙打过交道,但这次不由得他退缩,他准备作最后一搏。这时,令他意外的是,外面竟然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4、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 城隍庙又是大众化的先施、永安,只有在玻璃柜外望望百货商店的大多数的上海人,在城隍庙可以满足他的欲望。两角钱一只的玻璃戒指,也会亮晶晶地发光,于是虽然看见金刚钻戴在别人的身上,但自己也可以拿玻璃光来安慰安慰,用不着对别人起什么不平之感。
6、 我这两天真想回到南方去。我不想在上海久停。我想去的庐山,普陀,无锡,镇江,杭州,那怕就是玄武湖也好的!(佛家大彻大悟的10精美句子)。
7、 三三五五的村落,隐蔽在葱茏的树荫里,低矮的屋顶冒出缕缕的炊烟。村路上,农夫们挑着箩筐或粪桶走着;牧童赶着牛犊;一匹黄狗正在尾追一匹白狗;女人们蹲伏在水边洗菜,捣衣服,几个还离不开妈妈的孩子在她们背后玩耍;近一点的村子里送来几声断续的鸡啼……
8、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9、(3)《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第852页。下引此书简称《学术文集》,只注卷数与页码。
10、 没有旅途颠簸,也不游山逛水,仅仅两天离开日常.
11、“我……我是来……来给你道歉的,你开开门。”教授试图尽量说得自然又诚恳些,但情况并不如意,声音既打颤又显得十分急躁。
12、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只有春绿冬黄,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
13、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4、 高居观日台,面对南岳的山容水态,怎能不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怎能不顷想那为这名山凿石铺路和添衣加衫的人们?慧思神师并非因他参禅苦修而功德无量,后人怀念的,还是他在山中手植的银杏绵亘千古。念松庵的得名,亦非罗念庵在嘉靖年间问经于楚石和尚,而是他在高台寺种植了抗风傲寒的方松。七祖怀让"磨砖作镜"的故事,虽然成为了后世的美谈,但谁也不应忘记,他所住扭亏为盈的福严寺,就因福严和尚在这里植杉十万株,才得流传于今。归根结蒂,山美,还得人来装扮。南岳的秀美,正是我们人民审宣美能力的标志。是我们几十代先人按照自己对美的需要,不断装点不断创造的结果。
15、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16、 治水和修构竹索桥的方法,我想,不定是经过多少年代的试验与失败,而后才得到成功的。而所谓文明者,我想,也不过就是能用尽心智去解决切身的问题而已。假若不去下一番功夫,而任着水去泛滥,或任着某种自然势力兴灾作祸,则人类必始终是穴居野处,自生自灭,以至灭亡。看到都江堰的水利与竹索桥,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确有不甘屈服而苦心焦虑的去克服困难的精神。可是,在今天,我们还时时听到看到各处不是闹旱便是闹水,甚至于一些蝗虫也能教我们去吃树皮草根。可怜,也可耻呀!我们连切身的衣食问题都不去设法解决,还谈什么文明与文化呢?
17、 戴眼镜的老园丁有时背上竹筐和锄头,向大自然探寻园艺作品的素材,来往于太湖的山岛之间。
18、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19、 摘自:选自《中国新闻》1962年7月7日
2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1、但教授见他只是微笑着站在原地,并没有想要一起走的意思,便疑惑地问道:
22、 园主人邀请贵宾们先到他的“爱莲堂”小憩。这个厅堂取名爱莲,一则是主人爱莲花,再则是借用宋朝周敦颐名篇《爱莲说》中的一句:“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有自侃不为世俗所污之意,似乎要借此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骨气的。
23、饶先生提出,治中国文化宜除二障:“一是西方框框之障,二是疑古过甚之障。”(16)他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和自信心,反对用西方概念强行比附中国文学,比如《连珠与逻辑——文学史上中西接触误解之一例》,反对用“连珠”这种文体来比附“逻辑”。他批评说:“自从中西思想接触以来,外来名词许多径从日本吸取,国人无条件接受而不加以仔细探讨。”(17)但另一方面,饶先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善于用新方法与新材料来丰富传统学术,使之获得新的发展。《“天问”文体的源流——“发问”文学之探讨》(1976年)是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文章开宗明义:“从比较文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问形态’的文学作品,自有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18)饶先生认为:“《天问》在文学上的价值,于《楚辞》中向来被认为最低,但它却有最特出的一面,为他篇所不及。”(19)“如果我们放开视野,把世界古代文学上的具有发问句型的材料,列在一起作出比较,以及从同样文体推寻它的成长孳生的经过,作深入的探讨,这种研究的方向,亦可以说几乎接近NorthropFrye所说的‘文学人类学’的范围了。”(20)饶先生认为,“发问文学”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历代拟作传统,而且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经典,如印度《梨俱吠陀》、古伊朗的Avesta和《圣经·旧约》都有类似的发问诗歌。他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讨论《天问》,不是为了罗列材料,而是为了“说明人类写作的共同心理”。从古今中外作品中,看到全世界早期文明普遍有一种独特的“发问”文体。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学人类学”,探讨人类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人类学领域中的奇葩异卉……屈原的《天问》,不特是卓绝的文学产品,亦是无可忽视的人类学上的素材。”(21)到20世纪末,“文学人类学”才在中国大陆学术界较为兴盛,但饶先生在70年代就采用这种说法,令人感佩。
24、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25、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的笑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缈,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于两心知的默契。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
26、他来到一间嘉宾专用的卫生间,这里干净整洁,并且空无一人。冰凉的水清洗过脸部之后,他感觉好多了,看着镜子里西装整齐的自己,觉得一切再也正常不过了。很快他就忘记了刚才的一切,并和一个进来洗手的中年男子轻松幽默地交谈起来。
27、“贯通”是饶先生的特色,也是其自觉追求。贯通与专精往往是一对矛盾体。现代学者大多是在特定的学科分类背景下进行研究,专攻某个领域。饶先生的研究全凭兴趣,信马由缰,自由发挥,所以“面铺得较宽”。从特定专业的专家看来,其研究未必都很精深。但是,学科贯通者的眼光和方法,自有优势。饶先生的头脑似乎是一个由各种专业数据库合成的超大数据库,凡遇一问题,即能迅速、自然地从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角度去考虑,从古今中外的文献中搜索、比对。不同学科贯通融合,互相碰撞产生智慧之光,或者起某种“化学作用”,合成新的成果,这是专守一业者所无法做到的。饶先生说:“我的学问很杂,从上古到明清,从西亚到东亚,都有涉猎。这当中有一个好处,就是视野开阔了,联想层面就多,作比较也就客观、亲切了。”(23)联系的方法与联想的思维,正是他的特长。饶先生论文的标题制作便反映出这种“拖泥带水”的研究特点,他非常喜欢使用“某某与某某”为标题。如《中国文学史上宗教与文学的特殊关系》《屈原与经术》《楚辞与词曲音乐》《与戏曲》《与古琴曲》《论与音乐》《汉字与诗学》《元典章与白话文》《“言路”与“戏路”》《词与禅》《词与画——论艺术的换位问题》《清词与东南亚诸国》。这些“与”字句式,具有很强的学术联想力与学术张力。有些论文虽然不是这种题目,但其内容仍是这种思路。如《中国古代文学之比较研究》一文论及五个问题:名号与文字、诅盟与文学、史诗与讲唱、诗词与禅悟、文评与释典。这些问题之间,按他自己的说法:“相去九万八千里,拉扯得很远……我只希望在文学解悟上,和大家一同找出‘向上’一路。”(24)此篇文章涉及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史的许多重要问题,显现出宏大的学术气魄与联想力,给人以向上一路的启示。
28、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9、“孩子,你知道有多少只对现实无奈的眼睛对你投出嫉妒的光线?许多天才因得不到正确系统地指导而辜负了上天赐给他的天赋。只要你经过我的训练,你绝对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师。”
30、 周总理坐在一张红木椅上。主人周瘦鹃陪坐在旁边。近处八仙桌旁坐着邓大姐。喝茶,嗑瓜子,闲话家常。
31、正当他急得团团转时,一个恐怖的想法把他自己给吓住了——吃掉他。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眼睛偶尔向下移动几下。呆愣了一会儿后,他否掉了这个荒唐的想法。
32、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33、有些人即使很有钱,或者有很大的房子,但他没有依靠,心里感觉都不是我的。这
34、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给谁明天,明天的路要自己走。
3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36、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
37、饶先生的研究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他为了写作《楚辞地理考》,看了一千多种志书。为了编《全明词》,遍读台湾所存明人文集及日本内阁文库、哈佛图书馆善本书库中明人的相关文献。(7)他曾拟高似孙《选诗句图》而作《宋词采骚摘句图》此摘句图选取宋人采用《离骚》意趣之词句,共摘选苏轼、晏几道等近百位宋代词人的“采骚”词句。这种摘句图的研制,是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工夫之上的。编制《宋词采骚摘句图》除了需要熟悉《离骚》,还要遍读全宋词文本,并对其词意进行体会研判,才能从中摘出“采骚”词句来。“摘句图”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谱图式文学批评方式。《宋词采骚摘句图》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离骚》对于宋代词人的影响。比如,从此图可以看出,辛弃疾是用《离骚》句意最多的宋代词人,可以看出辛词与《楚辞》之特殊关系。有此文本功夫,饶先生才敢下此独断之语:“南宋词家,最喜欢用《楚辞》的字句,和摹仿《楚辞》文体的,要算辛弃疾。”(9)
3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9、“你们知道吗?这是新的语言艺术,新的文学观念,新的审美,一个新的激动人心的文学时代到来了!”
40、4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41、 更多的伤痕在园子里。历史的沉重脚步也在这里跨过。暴风雨以后,百花凋残,荒草丛生。天虽已放睛,枯枝残叶上的雨点,依然往下面滴落。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片凄清的光景。
42、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李觏《秋晚悲怀》
43、世间的期待有一千种,最好的那种叫明日可期。人生中谎言也有一千种,最大的那种叫来日方长。
44、 他把书撕了,一本一本地撕,撕完,就大把大把地抛向天空。他希望纸片飘得高一些,飞得远一些,可是,它们从他的手中一散开,就纷纷沮丧地跌落在他的脚边。枯草、黄砂,云起云飞,每天都是一个模样,没有多少变化,在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有着多么辽阔的空间蕴酿寂寞和孤独啊!石油的管线是从花土沟那边铺过来的,一直通到格尔木,在这蜿延千里的途中,每隔一段,就要建一个泵房,而每一处泵房都得设专人固守。有的泵房规格大些,需要的人就多几个,而小的,人就少了。无论多几个或少几个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孤寂的滋味。我曾去过一个大泵房,其实那是一处大泵站,有站长,也有职工。一条大走廊里边有五六个职工宿舍,里边住得全是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我走进去一看,里边的墙上贴满了美女的画像,有彩色的,有黑白的,有中国的名星,也有外国的影星。要命得还有性感明星梦露那隆起的半遮半裸的丰乳。这些动画片都很有性感,都能给人以比较丰富的刺激与联想。这些画片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多少幻想与美梦!画片上的明星们大概不会知道她们默默地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5、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46、 这和平素萧萧的绿杨,寂寂的明湖大相径庭了。我不自觉的动了孩子的兴奋。
47、 我还估计得出,这些人不吃“荤烟”,上岸时只去烤烤火的,到了那些屋子里时,便多数只在临街那一面铺子里。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声。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用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屋主人有为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借着火光灯光,可以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些名片倘若有那些好事者加以注意,用小油灯照着,去仔细检查检查,便可以发现许多动人的名衔,军队上的连附。上士,一等兵,商号中的管事,当地的团总,保正,催租吏,以及照例姓滕的船主,洪江的木牌商人,与其他各行各业人物,无所不有。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他们如今也许早已死掉了;水淹死的,枪打死的,被外妻用砒霜谋杀的,然而这些名片却依然将好好的保留下去。也许有些人已成了富人名人,成了当地的小军阀;这些名片却仍然写着催租人,上士等等的衔头。......除了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还有比它更引人注意的东西呢?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装干栗子的口袋,……
4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9、 回到场部办公室,“重阳”节后的太阳,从窗口射进来,仍旧很有力量,老盂书记额面上热烘烘的,像点着一盆火。他卷好一支烟,唱起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50、由于秦祚短暂,秦代文学文献向来很匮缺。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大批竹简,1976年饶先生在巴黎看到相关材料,即敏锐地注意到其研究价值。该年10月19日他在香港大学做了专题演讲《从地下材料谈秦代文学》,谈到这些新材料中,有一种是秦始皇二十年一位叫腾的南郡太守的文书,可以补充秦代文学研究史料。(6)他据此撰写的《从云梦〈腾文书〉谈秦代散文》说:“《腾文书》是一篇很好的散文,笔调很像韩非子的句法,行文很精采,念起来有铿锵的节奏,是水准非常高的一篇散文。这居然出于一个南郡太守的手笔。”“这篇文告完全站在法家立场说话,和韩非子的文章十分接近……文章写得非常好,这是很重要的发现。”(7)饶先生对腾文书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不一定准确,但其眼光的确极为独到:他在出土文献中首次发现其他文学史家没有注意的新材料,并且把这些新材料和韩非子文章加以比对,从而论证秦代文章的一些风格特点。
51、“他使我相形见绌,甚至无地自容。百年后,人们会赞颂他却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弗洛伊德还有人提起呢。”
5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3、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54、 卡车,你怎么跑得缓慢了?快些吧,快些送我们到青海湖边去吧。当车子刚在大喇嘛河站停稳的时候,人们就跳了下来,不约而同地向青海湖跑去了。
55、(11)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8页。
56、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57、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若不相见,因缘已尽,因缘已尽,再无相欠。
58、“我上课怎么办?您知道吗?我家里并不富裕,一张证书对我们一家来说就是未来最大的保障。何况我整日这样沉溺于这些‘无用’的闲书,已经耽误了不少课业了。我会无法毕业的,搞不好还会被学校开除。”
59、 三天竺和灵隐本来是江南的圣地,何况又恭逢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芳诞,——又用靓丽的字样了,死罪,死罪!——自然在进香者的心中,香烧得早,便越恭敬,得福越多,这所谓“烧头香”。他们默认以下的方式:
60、 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区第一次被敌机大轰炸(在这以前还被炸过一次,省政府图书馆门前落下一颗弹,然而并无损失),那时我们许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轰炸时我和另外几个人又在月牙山,这次还吃了素面。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游览了。
6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2、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63、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佛学语录》
64、“老子在楼下喊半天,你装没听到是吧?敲什么敲?”男人拼命地踹门,“你还装!你还装!再不开门老子今天非把你打死不可!”
65、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66、 城隍庙更代替了皇家饭店和沙利文,据说常熟酒酿圆子。南翔馒头、白糖藕粥、面筋百叶,那种滋味是遍天下找不到的,但城隍庙里可以使你满足。黑漆漆的人群,围满了黑漆漆的摊子,和着苍蝇与一切细菌的种子,狼吞虎咽地把这些美味送进饥饿的肚子里去,培养起强有力的抗毒素,与病菌作长期抵抗。据说这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延续种族的本领。
67、 后赴枫溪考察瓷业,乘潮汕铁路,阅一时半即至。潮汕铁路纯为商办,内部虽不十分完备,然能准时开车,准时抵站,已属难得。车分头二三等。三等皆普通乘客,买票登车,毫无揩油;二等则买票者与不买票者参半,且多有以三等票乘二等车者,查票员检票时,亦不敢深予追问,盖恐其背后皆在枪阶级,动辄享以“耳光”之登答礼!头等多系灰色的朋友,手持长松,足登革履,大声喧嚷,怒目横眉,一若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出彼等之虎威也者。须有较高之长官同来时,则此辈方肯减速格入坐于二等中。至枫溪,详查瓷器制法,仍是几百年前之旧式,以牛蹄蹈土,以老妇臼泥,惟辘皿昔用木制,今改洋灰,昔用手转,今改足登。制造之速,实远出于江西湖南工人之上,是即粤工心灵手巧处。但样式古老,不适于用,是则无人能为改弦更张者。至于窑长费火,种种消失,较诸以机械制造商以科学管理者更不可同日而语也。
68、 仙峰寺旁有洞,相传仙人所居,殿上却又供着佛像。故一名九老洞,俯看诸峰都在脚下,峨眉山高度,差不多及一半了。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