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4、(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5、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7、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这首词的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然稍伤纤巧,亦颇见匠心。
11、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 如本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佳文分享,请联系我们!期待您的好文!我们在这里等你......
1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8、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0、 如此皎洁月光。那些人,便住在这月亮之中,托起的是满满的故乡,只望这中秋明月,许我无数牵挂。
21、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22、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3、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24、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5、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2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7、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8、中秋谁与共孤光。——宋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1、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3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3、十首最经典的中秋诗词丨那年花开月正圆,且喜人间好时节
34、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5、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构思奇拔,独辟蹊径,将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为佳句。
3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7、十首最经典的中秋诗词丨那年花开月正圆,且喜人间好时节
38、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 信寄托情感,言表达欢乐,思念之情却无法遮掩,唯独在那月圆之夜,又被幽月勾起。
41、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2、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5、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