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求学的路上,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尊师重道。敬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求学的态度就决定了成就大小的关键,只有对长辈、老师有了“敬”,才能虚心受善,才能精进,才能进步。我们也要像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一样有礼貌、谦虚、尊敬老师。
2、杨时和游酢两人十分聪颖,并且博闻好学,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读经书,学习儒家经义。(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老师很辛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给我们传授知识,又要教我们怎样做人,所以我们要尊重老师,关心老师。《程门立雪》读后感7今天我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讲述了在北宋时期一位名叫杨时的学问家,他虚心好学,十分尊敬老师。有一天,他和他的同学遇到了难题,去请教老师。可是老师正在休息,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休息,就在门外静静地等候。这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杨时的同学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准备去叫醒老师却被杨时拦住了。当老师醒来时,他们已经变成了雪人。他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学习。我也被杨时尊敬老师、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感动。
4、 (1)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
5、(1)(大当家)女儿不是小棉袄,女儿是小皮鞭!
6、在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敬佩的人,这个人也许是名人,也许是英雄,也许是普通人,或许是自己……请以《我敬佩的人》为题,抓住一两件事来描写,表达你的敬佩之情。不少于350字。
7、她若有所思,因为,她懂的。后来再见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那么大的雪,你们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和游酢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便想请他俩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9、杨时这种求知若渴、尊师重道的精神成为千古美谈,也深深影响了杨氏子孙。在杨时的精心培育和影响下,他的五个儿子和孙子里先后有12人考中进士。杨时的孙子杨航,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考中进士,先后任宣议郎、枢密院编修等职。他性情耿直,以祖父忠直敢言、不图名利、弹劾奸佞的浩然正气为楷模,常在朝堂上论奏,敢讲出自己的见解。后因直言时政错误,外调降为常州通判兼实录院检讨。他到任后,走访百姓,征求意见,有不利于民的政条一概去除,百姓作歌称颂。
10、
11、如果,假如。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1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5分)
13、不准奢侈淫逸,败坏风俗。不准纵子非为,罪及父母。不准好逸恶劳,拨弄是非。不准铺张浪费,腐化之为。
14、等到小书僮把门打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外面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脚都没有动一下。
1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白天她们在学校里忙碌地工作:上课、备课、教育我们,晚上又在灯下写教案、批改作业,常常忙到深夜。班级里有五十多位同学,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写字,教我们做人。当我们犯错时,老师并不是厉声地训斥我们,而是让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16、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17、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18、出处:《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9、杨时和游酢已经冻得不停发颤,就连声音都有一些发抖,可是他俩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20、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
21、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22、宋杨时,字中立,潜心经史。第进士,调官不赴。以师礼见程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及归,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卒,又从程颐于洛。年已事颐愈恭。一日,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雪深一尺。
23、2016年4月29日,在佛山电台FM3频率下午4点播出的“花生宝贝故事汇”节目中,来自元甲学校的何思咏为大家讲了《点金术》这个故事:很久以前,希腊有个国王非常喜欢金子,国王祈求神赐予他更多的金子,神非常生气,决定惩罚一下国王,便对国王试魔法:只要是国王摸过的所有东西都变成金子,国王一开始,非常开心,他看着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金子,直到他抱女儿时,女儿也变成了金子,他才懊恼不已……
24、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5、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26、用“ ”画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2分)
27、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事例,你们看出来了吗?尊重老师,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并不需要我们花钱送礼。感恩老师,发自内心,它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8、程颢(hào)、程颐是嫡亲兄弟,同是中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世人称为“二程”。两人都是宋明理学奠基人,他们的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学生众多,其中两个登门求教时还留下一段佳话。
29、在博爱村走了一圈后,我们去学做光饼。在一个小广场上,我们一人拿了一个面团,又拿了肉馅,看完师傅示范后,我把面团拍扁,又拿肉馅包在里面,做万一个包子的开关形状,再用擀面杖压扁,又在上面戳在几个小孔,一块光饼就做好了。
30、光饼作为我们南平人的一种小吃,在南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这样家喻户晓的小吃有多少人参加了他“出生”的过程呢?今天,我荣幸的来到了博爱村最有名的光饼店参加光饼的“出生”。
31、我参加了“行走·话说南平”的冬令营,品味了南平的文化,这一趟让我感受深刻。
32、不准偷盗赌博,触犯法律。不准骄横无惮,欺族凌戚。不准窝藏坏人,陷害好人。不准酗酒滋事,扰乱秩序。不准趋炎附势,行为越轨。不准损害公益,肥私利己。
33、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辛勤劳动,我们应该学习杨时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这样老师才感到最幸福。《程门立雪》读后感8程门立雪的故事,是人人都知道的:宋代杨时,一次去见老师程颐,程颐刚好在打瞌睡,杨时与他的同窗游酢皆侍立不去。程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深一尺。《宋史》记载这个故事,无疑是为了表彰杨、游两人的“尊师重道”。在讲求“师道尊严”的社会,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传统“尊师重道”的内涵,大体是要求社会人士特别是学生要尊师重师,这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师生关系是互相关联的,除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老师对学生呢?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此似乎语焉不详,因此事实上我们在师生关系上,形成了一种单向度的标准,即只要求学生方面履行对师的职责,而教师呢,他因为具有知识上的优势,可以高高在上。教师对学生,似乎不必尽伦理意义上的义务与责任。
34、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愿言媚学子,共惜此日光。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35、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36、《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雪天,杨时在门外等老师醒来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我从中既感受到他尊敬老师的品质,又体会到他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们对我们更是无微不至地教导和关心,我们一定要向杨时一样,尊敬师长,做一个不怕吃苦、爱学习的好孩子。
37、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门立雪的故事7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38、《程门立雪》是一篇励志的成语故事。故事中的杨时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更是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典范。因为,读书时遇到了一个疑问,就毅然冒雪去请教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硬是静静在雪中等候老师醒来。像这样尊敬师长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们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迈出一步又一步,一天又一天伴随我们成长。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尊敬师长,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用真诚的尊师重教感恩老师。
39、先贤的教诲,“程门立雪”的精神继续激励着将乐学子诚学笃行,奋发向上。
40、在我们全都上了桌子之后,老板拿来了许多面团,给我们每人发了三个。在发完面团后,老板带着剩下的三枚面团,一步步走上了最前面的一张桌子,他开口说道:“同学们,大家请拿起手中的面团,在中间用手指摁下一个洞。”说着,他拿起了那十分有弹性、非常筋道的面团摁下一个拇指大的洞,“再在洞中放上肉馅包起来。”包好后,他又拿起了擀面杖把包好馅料的面团擀成了圆的薄饼,然后用擀面杖的一端尖头在光饼上戳了两个洞。戳完后,他把擀面杖发了下来,一个个传了过去,接到擀面杖的同学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儿光饼就做完了。再把光饼烤出来之后,自作的光饼“出生”了,一口吃下去,香喷喷,好吃极了,那感觉非常的舒服。我明白一个道理,能做的事要自己做,种福得福!
41、无情的雪越下越大,冷酷的寒风越刮越猛。两人站在老师的家门口冻得直打哆嗦,好友几次想去叫醒程老夫子都被杨时阻止了,他们耐心的等待着。
42、前不久,我看了《程门立雪》,它记述了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十分好学。千里迢迢去大学程颐那里去求学。一年冬天,他和同学去老师那请教问题,到了门口,恰好老师在午睡。同学要敲门,杨时不让,说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吧。等了很久,下起了大雪,两人冻得浑身发抖,仍然站着。老师一醒来,外面的大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两人快冻坏了,赶忙让他们进屋,心中十分感动。
43、沉着冷静 尽职尽责、舍己救人 抗美援朝 英雄气概 国际主义
44、(5)高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小孩只能撑三五分钟!家长必看!
45、抓关键词“大声吼喝”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果断的性格特点,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船长安排合理、临危不乱、非常镇定的特点。
46、有一天,杨时在学习上碰到了难题,他听说有个叫程颐的老师,便和他的同学一起去请教。当他们达到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其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的站在大门外等候。其实程颐并没有睡着,他明明知道二人在门外等候,只是有意考验一下他们求学的恒心。
47、不准包办婚姻,骗取钱财。不准血表结亲,影响后裔。
48、宗族是指同宗共祖的人。虽然相互之间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但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如今社会风气轻浮,常有人倚仗富贵,厌恶贫贱,仰赖力量强的,欺凌弱小,不顾及大家都是同一支脉传续下来的。凡是我们族人,应当和睦宗族,如果以强欺弱,用家法责备他,用国法惩治他。
49、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50、(含义)形容人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精神。
51、等到程老夫子醒来,听见屋外有动静,便走出门去。到门外一看,惊讶地发现杨时和好友已经被风雪变成了雪人。老夫子既心疼又感动,立刻请他们进了屋,并耐心解答了他们的疑惑。
52、“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53、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54、 (2)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55、孩子的故事录制开头格式为:我叫…,今年…岁,现在在…幼儿园/小学读书,今天要讲的故事名是…;结尾格式为:谢谢大家我的故事讲完了!
56、bóshì( ) huàngǎng( )chuānsuō( )
57、肖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应珍状元和应环秀将军的故事,勉励大家要刻苦学习,向他们那样成为国之栋梁,报效国家,回报家乡。最后同学们一起向应珍状元和应环秀将军塑像三鞠躬,缅怀他们。
58、一份份工整、高质量的作业,通过努力换取理想的成绩
59、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八十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60、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61、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62、所以读程门立雪之类的故事,人们很少追问相关的结果:譬如杨、游两人这么长时间站立在寒风凛冽的雪地里(可能并非站在雪地,但肯定是大寒之日),是不是因此而得病了;表示对自己老师的敬重是不是一定要采取这样的“自虐”形式;他们的老师程颐事后对学生这种举动的态度如何,是激赏,抑或是担心他们的身体而感觉不安,我们都不暇过问,我们要的是“尊师重道”的范例,有《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够了。《程门立雪》读后感9北宋有两兄弟,一个叫程颢,一个叫程颐,他们都很有名气,是大学问家。一个叫杨时的人,他很好学,且非常仰慕两位大学问家。有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向程颢请教,见程颢在里面睡觉,便站在门口等待。漫天的大学落在他俩的肩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程颢最后出来,认为他们俩很懂礼貌,他很感动。
63、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64、朋友聚会,一个初次谋面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出席,孩子的老爸见面先打圆场:“我这孩子,就是从不叫人。”
65、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学的兴起,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哲学思想承上启下,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又对后来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程氏正宗”。杨时著述颇多,有《杨龟山先生文集》传世。
66、意思是: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