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2、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3、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4、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打比方和举例子的区别)。
5、第二次射频开始,我们先要利用先进的三维标测设备来寻找“漏网之鱼”,果然,标测开始仅仅十多分钟,我们就在环绕左侧肺静脉的消融环上找到了“缺口”,这个部位的电活动传导在射频术后八个月左右,自行修复,突破了消融环的“包围圈”,肺静脉的电活动又跑出来捣乱。我们在这个“缺口”上稍加消融,老爷子的房扑心律马上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漏网之鱼”抓到,大功告成!随后我们适当加强了消融环和消融线的强度,包扎老爷子腿上的穿刺点,返回病房。
6、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7、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10、 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11、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2、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13、●“能坚持”:1万小时的积累,成就匠人精神
14、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15、微臣欢迎有潜力,有能力,希望能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有志教师,加入我们的队伍。
16、3)(因为)今天是六一节,(所以)不用上学。
17、比喻论证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18、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19、作比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0、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两个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也是比喻论证的基础,所以容易相混。但逻辑形式完全不同: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类比属性越多,结论相同的可能性就越大。
21、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2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23、参加编写相关课程配套教材及相关科目出版物;
24、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25、1)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6、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2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28、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29、13)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
30、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