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2、公孙丑说道:“老师,您觉得烤肉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呢?”
3、那首句中的“渭城”是指什么地方?“浥”是什么意思?
4、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朱自清身患重病,却嘱告家人“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保持着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胃病逝世,享年50岁。
5、平日,他最爱吃烙饼卷大葱。王明最爱吃烤鸡,只要一说起来就馋涎欲滴。
6、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席慕容当年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7、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8、“浥”,是“湿”的意思,朝雨之后,渭城尘土湿润,空气清新。
9、“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是不是只需要一句台词,就能让你打开记忆的闸门。相信每一个女孩童年时都有一个成为“白雪公主”的梦想,也相信很多孩子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真善美的含义。
10、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们共同编写了《德语语法》和《德国语言史》,并完成了《德语词典》的部分研究工作,开创了研究日尔曼语言学的先河,也为德意志民族是个统一的民族提供了论证。格林兄弟还对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很有兴趣,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格林童话》便是由他们共同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
11、善良的渔夫把具有魔法能力的鱼放回到了大海,却引来妻子的震怒,贪婪的妻子一次次威逼鱼实现自己无穷尽的要求,最后却又变成了一无所有。这就是贪心的恶果。
12、 人民网《夜读》首本图书——《唯有努力,不负光阴》已经上市!这是写给千万读者的改变之书,由一线作家雾满拦江、杨熹文、李尚龙等以“努力”为主题的励志原创作品,书中所有文章均系首次刊发。
13、(同义词):赞不绝口、欲罢不能、交口称誉
14、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称号都被叫了超过25年了,但依然屹立在香港娱乐圈。
15、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
16、出处: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九征一》:“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17、NASA最新解密!宇航员曾在月球背面听到神秘声音,你觉得像什么?
18、多听: 有的小伙伴从来没到过粤语地区,只因天天看粤语电视,居然可以流利地讲粤语。
19、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0、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21、1931年,朱自清启程游学欧洲。回国后,他创作完成《欧游杂记》,并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对其学风的形成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2、1925年,朱自清正式进入清华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创作脍炙人口的名篇《荷塘月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23、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24、脍炙人口,读音是kuàizhìrénkǒu,脍和炙指的是两种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脍,细切的鱼、肉等食材;“炙”是会意字,亦即是要用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去体会它的意思。即明火烹饪,指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