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尔泰虽然没有看到在他身后11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但他被公认为是思想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18世纪欧洲思想的泰斗”。
2、岂料伏尔泰对于本次坐牢,显得若无其事,甚至出于虚荣心理而喜形于色,认为如此一来,就等于为他扬名立万了;他还不慌不忙在狱中写起剧本来。
3、“文学毫无用处,只会把人引向饥饿和死亡。”
4、他在给卢梭的回信中写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意识到要重操旧习在我是不可能的了。”
5、(2)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6、罗昂事件,乍一看似属个人纠纷,其实却是伏尔泰与法国等级制度与专制政体长期冲突的结果;正如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评论所说:
7、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8、他怀疑上帝,揭露教会的罪恶,又去寻求教皇的庇护。
9、一天,伏尔泰与他的情人、喜剧名演员勒库弗勒小姐,坐在歌剧院的包厢里好好的,却无端受到了罗昂爵士的侮辱。
10、这里说的成熟,是指心理。进一步地说,一个人心理的成熟,决定于他的理性的发展水平。
11、更不幸的,还有两首诗是指责摄政王企图篡位的;人们不顾伏尔泰的一再否认,把著作权归之于他,还要在沙龙集会上请求他朗诵。
12、“这是真的: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护国家和自由的紧要关头,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相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的寄托;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这是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那儿争献殷勤地侍奉同一个情妇。”
13、(1)原因。①教育观念陈旧,重分数轻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②解决和处理学生学习问题缺乏教育智慧与技巧。
14、但于另一边,他又耗尽毕生精力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且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最初原因和创造主,“不存在自然的东西,万物都是宇宙中的艺术,而艺术证明创造主的存在。”
15、培训报班:苏州中公老师:suzhouoffcn888
16、通过阅读史料,明确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提高获取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
17、“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感谢您;不过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18、他先是写了《巴士底狱》一诗对摄政王大加赞美,继而又以剧本赢得波旁公爵一个情妇的青睐,由此得以被邀参加了路易十五的婚礼;伏尔泰更是受宠若惊,打算此后就专为皇后写剧,他还得到了皇后赏赐的1500里弗尔的年俸。
19、确实如此。不过,说出这句话比之理解这句话,需要更多的勇气。
20、据说当时争吵得很激烈,有很多天,把桌子都吓得四只脚直抖直跳。
21、1717年,伏尔泰因讥讽摄政王第一次坐了巴士底监狱、出来以后,深知摄政王冒犯不得,曾经“不计前嫌”前往摄政王的府邸,对他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临走时,还不忘丢下一句俏皮话:
22、老父亲恨恨的咬着牙齿,为这个逆子到处花钱活动,终于取得了摄政王的谅解;伏尔泰坐牢不满11个月,就获准释放了。
2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材料,回答问题: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4、于是,他要向自己的法国同胞,宣传英国的自由原则;他很快就写成了一书,1733年在伦敦以《英国通讯》为书名出版了英文版。
25、在抨击天主教会方面,如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天主教的态度相比,他的思想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但他讥讽、嘲笑、攻击天主教的程度和胆量都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