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文颜之推云:“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古代重视读书热爱读书的帝王不少,而清代的康熙尤可称为榜样。
2、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后,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
3、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4、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5、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6、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手不释卷)。
7、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
8、今天我们身处市场经济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少人产生了一种颇为消极的情绪:读书有什么用?反正也读不了那么多书。实则,这个时代不仅更需要我们读书,而且需要我们有更宏大的眼界,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读书。古人尚且手不释卷,今人哪有舍弃书本的道理?(石志刚)
9、成语用法: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0、(成语举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11、手不释卷,汉语成语,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2、[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3、北宋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
14、[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5、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6、他很会利用时间,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几乎都是手不释卷,所以功课一直名列前茅。
17、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18、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19、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闲,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
20、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1、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22、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23、[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4、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