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6、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论语经典名句及赏析)。
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0、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威,畏也。——《说文》
11、 广场上,一位老爷爷在练地书,他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他写的正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他希望来到北湖的人都看重的是礼、义、仁、智、信,而不看重利益。
12、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4、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15、(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6、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7、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20、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21、译文:子贡问道:“乡里都称赞的人,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都厌恶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不如乡里的好人称赞他,坏人厌恶他,这才是真正的好人!”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4、(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6、斋戒时一定穿神明之衣,用布做的。斋戒期间一定改变饮食,住处一定要改换。
27、用作人名:意指明亮、耀眼、出众之义。雲,山川气也。——《说文》
28、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29、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30、轻裘肥马: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31、出自《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释义: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可见,「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而且「儒」的本意是柔,表达为人处世都需要柔和,引申男宝宝性格平和,平易近人。解释:指有学识、有修养、有学问的人。用作人名意指睿智、智者、博学多才之义;“君儒”的寓意,表达的更多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引申为有学问,睿智。寓意男宝宝博学多才,正直尊贵。
32、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4、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5、 夜幕降临,广场上灯火辉煌,璀璨的灯火映在湖面上,分不清哪里是真的广场,哪里是假的广场,哪里是平地上的广场,哪里是水上的广场。总之,这里变成了影子的世界。这可把小朋友们高兴坏了!他们一会儿“变”出蝴蝶,一会儿“变”出小狗,一会儿“变”出小白兔……
3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8、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振兴家族,做一个有品德高尚优良品质的人。
39、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40、(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1、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42、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不会长久的处于困境,也不会长久的身处按了。有仁义之心的君子会安守仁道,有智慧的人会通晓仁道的利处。
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4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党。”(《卫灵公》)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50、(解读)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51、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雪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高贵品格。)
52、(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53、《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欣赏,欢迎阅读。论语名句欣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54、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
5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57、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58、 夜晚的九思桥十分静谧,荷花在它身旁轻轻摆动,隐约之间,一位身着绿衣的女子似乎来到了水边。她头戴金鱼发钗,一头乌黑的长发随风飘动,白嫩的脸蛋上,月牙般的眉毛下,一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在微笑着。她就是十二花神之一的西施,也是四大美女之一。瞧!那活泼可爱的小鱼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不好意思地回到水底了!
59、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拔群出萃,做一个有抱负不凡优良品质的人。
60、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君子视说得多做得少的行为为耻辱。
61、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涛,大波也。——《说文》
6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6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65、(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6、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67、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68、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6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0、译文:因为君 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 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 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7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3、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轻松舒展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气势恢宏的人。
7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7、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