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得不说,这个翻译的确是很「杀马特」,既霸气又中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个极度接地气的词汇,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它原来还是「smart」的音译词!
2、饶有意味的是,伍德这一段批判的另一个靶子——德里罗,早在1997年就在《地下世界》里把世贸双子塔作为东西方对称式分裂的象征,他对于“九一一”惊人的预见性却被伍德在某种程度上视为冷漠、虚无的表现,这也许是伍德的个人批评史上为数不多的因为义愤填膺而导致“动作严重变形”的时刻。
3、表达的方式:如果可以面对面就面对面(建议:在你们状态都好的时候去表达)(歇斯底里造句)。
4、他们的未来我们不会知道,但残忍的事多少都会有,生活还是要继续的,风一样吹,太阳每天朝起夕落。
5、首先,“贪婪而动荡的极端主义”,恰恰在某种程度上精准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对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速度之快、活动范围之大、蝴蝶效应之微妙复杂,史密斯以一种夸张的卡通化的形式密集呈现,常常反倒是恰如其分的;
6、京子看着妈妈曾经给她涂过的指甲油,躲在妈妈的衣柜里,用妈妈的衣服把自己包围住,用稚嫩的笔触画一幅妈妈的简笔画,看来来往往的电车,望着空中的飞机……
7、对于沙利文的表态,扎哈罗娃回应说,美国政客过去撒谎,现在撒谎,将来还会撒谎,以为攻击世界各地的和平民制造借口,前国务卿鲍威尔声称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一个例子。
8、而这些打扮成专业运动员,穿着专业训练装备的男男女女们,都被称为「健身歇斯底里症」患者,或轻度,或重度。(歇斯底里造句)。
9、全文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情人节特刊”上
10、从对手嘲笑的神情上,他发觉了自己的失策与慌乱。
11、旧上海街头有许多乞丐。在英语里乞讨是beg,洋人遇到中国乞丐,听不懂他们说啥,于是问边上的买办,买办说:beggarsay……,于是乞丐逐渐被称为“瘪三”。
12、来自英语中的“proletariat”,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1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avid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政治家,军事家。
1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想让孩子在小升初里脱颖而出,积累必不可少。一二年级可以多读论语,可以先熟悉内容,不必记译文。课内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过关。小升初常考的文学常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多为孩子做简单的介绍。不仅能打好基础,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15、看来「异常」型「健身歇斯底里症」直击精力充沛的男男女女们,从年轻健身群体到老年健身群体都有所覆盖。
16、没错,这就是每个人练腿后那几天的样纸,就连上公共厕所都只能上马桶旁有扶手的残疾人厕所。
17、在此意义上,消费和语言一样,或和原始社会的亲缘体系一样,是一种含义秩序。
18、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歇斯底里也无法发作,因为独自一人惊慌失措就像是在没有其他人的房间里笑出来,感觉狠蠢。
19、她还点名说,除彭博社、《明镜》周刊及不知名的美国信源外,没有人掌握这样的信息。
20、 那一年,詹姆斯·伍德将《无尽的玩笑》《白牙》《梅森与迪克逊》三本作品合并同类项,发明了一个文学新词:歇斯底里现实主义。
21、尽管如此,美国仍将保留某些长期实力优势,无论目前中国或特朗普政府做什么,这些优势都会继续保持下去。一个是地理上的。美国被海洋和友好邻国环绕,而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它同印度、日本和越南的领土争端制约了它的软实力。美国的另一个优势是能源。十年前,美国几乎无可救药地依赖进口能源,如今页岩气革命已经使北美从能源进口变为出口。与此同时,中国却越来越依赖来自中东地区、经印度洋运输的能源。
22、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1996年出版被伍德判定为“歇斯底里”代表作《无尽的玩笑》之后,几乎在文坛销声匿迹。直到他在2008年自杀身亡之后,又过了几年,未完成遗作《苍白的国王》(ThePaleKing)才出版,得到普利策小说奖提名,但没有得奖。总的来说,《苍白的国王》具备“歇斯底里现实主义”的典型特征:篇幅长,滔滔不绝的对话,对国税局雇员的繁琐事务的描述仿佛永无穷尽,还有大段大段华莱士标志性的让普通读者难以忍受的注解。
23、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称,两个月来,美国每天都在说俄罗斯即将攻击乌克兰。
24、歇斯底里是一种既能侵袭头部又能侵袭腿脚、表现为麻痹或运动僵硬的病,也是能够造成强直性昏厥或失眠的病,简言之,这种病能迅速而巧妙地穿越肉体空间,在全身都有实实在在的体现。女性的体内一定存在一种力量的涌动:肉体空间的运动起伏,这些力量蓄之已久,过分充盈,便开始沸腾,最终不管是否经过大脑调节,就把自身的无序扩散到全身。然而,如果肉体空间被想像成一个坚实的、紧密联系的整体,那么歇斯底里的无序运动只能出自一种极其稀薄而且流动不止的成分,这种成分能够渗透进固体所占据的空间。
25、话说旧时上海滩的人们刚刚接触英文,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把「邋遢」当成了「litter」的空耳,形容又乱又脏。久而久之,「邋遢」这个词也就成了「不干净」的意思。像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26、正好来了个老大爷,老大爷见她一只手臂围住树干,抵住肩膀,人努力往前倾,柔韧性好厉害的样子。
27、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1493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中却没有透露。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19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义文学不会这样写,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28、对物品的独占是无目的的(用里斯曼的话说就是“无目的的渴望”)。表面上以物品和享受为轴心和导向的消费行为,实际上指向的是其他完全不同的目标:即对欲望进行曲折隐喻式表达的目标、通过区别符号来生产价值社会编码的目标。因此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不是通过物品法则起作用的利益等个体功能,而是这种通过符号法则起作用的交换、沟通、价值分配等即时社会性功能。消费的真相在于它并非一种享受功能,而是一种生产功能——并且因此,它和物质生产一样并非一种个体功能,而是即时且全面的集体功能。如果不推翻那些传统认识,就不可能进行理论分析:否则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会重新陷入对享受的现象学分析之中。
29、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俄美总统于12日进行了2022年的第一次通话。此次通话应美方要求进行,但美方官员事后说“没有突破”,俄方则抨击华盛顿“歇斯底里”式的论调已达顶峰。由于俄外交部和国防部也收到美方相关部门的对话请求,所以在同一天,两国外长和防长也通了话。
30、以“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为关键词,你能在网上找到好事者列出的各种“歇斯底里”书单。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作品,有人甚至把《尤利西斯》《大师和玛格丽特》和《二十二条军规》都纳入其中,选书标准既宽泛又混乱。如果按照伍德的最初定义,至少需要厘清以下的典型误解:
31、如: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拉力赛(rally+赛)。
32、因为这种装扮在当时被认为很时髦,所以引得无数非主流少男少女纷纷效仿,连「smart」也入乡随俗地被音译成「杀马特」。
33、扎哈罗娃13日表示,俄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34、所以记住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歇斯底里」了哦,这是病,得治!
35、因此物品和需求的世界可能是某种全面歇斯底里的世界。在颠倒中身体的所有器官和一切功能都朝着这种症状所描绘的某种巨大范例发生变化,同样,在消费中物品朝着某种广泛的范例进行变化,其中有另外某种语言在进行表达,有另外某种东西在发言。就像我们不可能在歇斯底里中确定病痛的客观特点一样,想对需求的客观特点进行确定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原因就是所谓的客观特点并不存在——于是我们可以说某一能指对另一能指的这种渐趋消失、这种持续流动、这种逃逸只是某种欲望的表象——这种欲望是贪得无厌的,因为它建立在贫乏的基础上——在物品和持续需求中进行局部自我指向的正是这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36、我先讲一个概念,叫“嵌套叙事”,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故事里套着另一个故事。这样说也不准确,我还是举一个例子吧。有一个小说很有名,叫《螺丝在拧紧》,开头写的是某个夜晚,在英国乡下一个老房子里,几位绅士在讲鬼故事,座中有一位叫道格拉斯的先生,说他有一个现成的鬼故事,是一份手稿,手稿放在伦敦,要让仆人寄过来才能开始讲。在座的绅士对这个故事都很期待,到了星期四的晚上,大家围坐在壁炉前,道格拉斯拿出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开始讲。笔记本中记载的是一位女性的自述,她去一所老宅应聘家庭教师的职位。这就是“嵌套叙事”,按照一些理论术语,还有什么“平行嵌套”“层级嵌套”等等,理论总是会多弄一些名词。“戴帽子叙事”这个名词也不错,在真正的故事开始前,《螺丝在拧紧》先戴上一个帽子,照我看,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也是“戴帽子叙事”,泰晤士河上,人们听水手马洛讲一个非洲冒险的故事,泰晤士河上的那段场景描述就是个“帽子”。
37、以上是17世纪一位精神病学家的描述,用来解释女人容易“歇斯底里”的原因。
38、「coolie」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后期,那会儿西方正在闹废除奴隶制运动,一大拨奴隶翻身做主人,结果砖就没人搬了。于是一些机智,哦不,无良的人贩子就跑来印度、中国这些东方国家,忽悠壮丁去帮他们干粗重的体力活,还把这些廉价劳动力蔑称为「coolie」。
39、看过香港电影的你一定对「扑街」这句广东话俚语印象深刻吧?还有小伙伴告诉文字君,他学会的第一句粤语就是「扑街」,真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手动滑稽)。
40、一个善良的灵魂总会压抑自己,所以从真实做起,从表达做起!
41、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12日出现在千岛群岛附近的俄领海水域,俄方对潜艇采取“适当措施”后,美潜艇“全速驶离”。
42、对那几年初入文坛的扎迪·史密斯而言,詹姆斯·伍德这个名字可能是她世纪初的噩梦。
43、俄罗斯将在16日发动“侵乌”战争?这是美国情报部门给出的“大胆”预测,并由美国总统拜登告知西方多国及北约的领导人。过去一段时间,西方不断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近期除了给出2月16日这个具体日期,美国高官还表示莫斯科可能在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发动袭击。在一再声明“无此意图”的俄罗斯看来,西方此举非常“荒谬”,甚至是“歇斯底里”。
44、另一方面,美国曾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和双边贷款提供方。今天,中国是将近10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相比之下美国是5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计划在今后十年内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1万多亿美元贷款,而美国正在削减对外援助。通过自身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海外投资及发展援助,中国将获得经济实力。总体而言,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实力会增加。
45、是啊,在他之前,人们不知道怎么谈论内心的黑暗之处,在他之后,人们都会说潜意识、力比多、本我和超我、死亡本能,没有哪一个作家能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熟知甚至掌握他使用的那一套语言,托尔斯泰做不到,卡夫卡也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简直是天下第一的虚构大师。
46、曾经的相视而笑,曾经的妒嫉伤心,当日落月升。曾经的刻骨铭心,只不过是云淡天清。
47、我后来还选修了一门课,大概叫”曹禺戏剧文学分析”,两个学分。主讲老师第一堂课,讲的是曹禺生平,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少年时期是什么样的生活,分析方法还是弗洛伊德那一套。到第二堂课开始讲曹禺的作品,还是用弗洛伊德的那一套。课间休息的时候,我跑去问老师,您后面的课,还是用弗洛伊德这一套来分析曹禺的作品吗?老师说,是啊,接下来就是一部一部讲曹禺的作品。我说,那算了吧,我不想听了,你把两个学分给我吧,弗洛伊德这一套我都会了。老师就同意了,给了我两个学分。我那时年少轻狂,赶时髦,弗洛伊德不时髦了,学校里有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开了一门文艺理论课,讲的是结构主义、叙事学和符号学什么的,我跑去听他的课,只见他拿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四边形,再画上两条对角线,X,非X,反X,非反X,这是格雷马斯矩阵,上面的线条就是语义轴,我听不懂,但大为震撼。
48、现在的心理学家一般都强调心理学的科学性,不把弗洛伊德当成科学家来看。但你要是把他当作家来看,所有疑问也就迎刃而解——
49、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你以为你在说方言,其实你是在讲英语啊!
50、歇斯底里:(形)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异常。
51、赚的钱本可以交房租,给儿子交赡养费,给儿子买他喜欢了很久棒球手套。
52、《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53、一二年级习惯如何培养?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让他做会自己穿衣、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是必备技能。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试着教孩子做家务,如果孩子的作业很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物品收拾整齐、有明确的时间概念、会制定简单的计划表)。这样能避免孩子养成懒散、拖沓的坏习惯。
54、暴躁的子宫在体内不规则移动,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移到喉咙就窒息,移到脾脏就失控,这精神连同生理的一系列病态,就是专属于女人的「歇斯底里症」,而治疗的最好方式是——结婚。
55、「瘪三」是从英文「begsir」演变而来的,其实就是要饭的,后来意义又从叫花子扩展到难民、流氓、无赖等等各式穷人或无所事事的人,反正就是形象很差就对了。例如茅盾在《子夜》里就有这么一句:「马路上的小瘪饭可以不吃,香烟屁股一定要抽。」
56、你说,总那么撕心裂肺的想着我。我说,总那么歇斯底里的眷恋你。
57、根据白宫发表的声明,拜登对普京表示,如果俄罗斯“进一步入侵”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将作出“坚决回应”并“迅速让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
58、当然还有其他部位的麻痹症状。如果前一天练了肚子,那么第二天起床困难根本不是因为爬不起来,只是卷不起腹来。
59、但「歇斯底里」不是成语吗?怎么会跟英文扯上关系?
60、虽说「扑街」的意义有点不可描述,属于粗口,但学会这个词真心不亏啊!因为它不仅仅是粤语,还是英文!
61、16世纪,女巫大恐慌席卷欧洲,这股歇斯底里的狂热正是在那些拥有完善的宗教裁判所的地区得到了遏制。
62、错误地理解力量平衡的转变,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司空见惯。例如,当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时候,他就想平衡苏联在他眼中不断增长的实力。不过,他同时把苏联实力的增长解读为美国力量的下降,而不是美国二战以来人为提高全球生产份额之后的“回归正常”。他宣称要多极化,而实际发生的事情是苏联最终解体,并导致世纪末出现了美国单极时代。
63、二姐佳乃不断地爱上懦夫,她对这些男人怀着怜悯与爱,但结果却是钱被骗走,然后被甩。
64、这个故事在2001年10月迎来续集。当时,“九一一”的阴霾真真切切地悬浮在空气中,连伍德也要收起戏谑的口吻,严肃地在《卫报》上的一篇题为《把你的感受告诉我》的文章中探讨劫难后的当代小说该往何处去。这回被拉出来当作解剖样本的依然是扎迪·史密斯,她在一次访谈中的言论成为伍德瞄准的靶心:“作家的任务不是告诉我们某人对某事的感受,而是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伍德认为,史密斯的这种说法不过是司汤达那句名言的变体。司汤达说,小说可以是摆在马路当中的一面镜子,精确地反射现实。但是,伍德说,如今,当你走在曼哈顿附近,司汤达的镜子,连同镜中万千映像,都会被炸弹击中,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