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重臣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想起这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命令官员在天山南路沿途种下几十万株杨柳。左宗棠幕下大将杨昌浚作了这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王之涣的诗)。
3、《唐人绝句精华》对读者理解和欣赏绝句,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书末辑录了宋代以来历代诗家有关绝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好的帮助。
4、王之涣是一个史料记载极少的盛唐诗人,只知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精文善诗,兼善填词,辞赋无数,可传世只有6首,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虽仅传世6首,就有两首诗耳熟能详,堪称千古绝唱,说妇孺皆知亦不为过。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5、综观王之涣的这首诗,短短4句,却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是一首既能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又能催人抛弃固步自封浅陋见识的千古绝唱。总的来说,这首《登鹳雀楼》堪称是王之涣最美的一首诗,惊艳了世人千年。
6、他没当过什么大官。39岁任主簿,54岁当县尉,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什么鸟用”。
7、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8、不过二十字的《登鹳雀楼》,给人带来气势昂扬的雄浑意境,令人读罢,叹为观止,尤其是后两句,饱含哲理,更成为千古名言、绝世警句。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王翰组诗作品)
10、他指了指那位最美丽的歌女说:“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就认我做老大好了。”
11、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楼高六层,因常有鹳雀(亦称"鹳鹊")栖于其上而名,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12、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13、都是表达了古时候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期望,希望各民族之间能和平共处,实现友好欢乐的太平盛世。
14、有一年,王之涣与大诗人高适、王昌龄在长安相遇,便邀约一起去旗亭小饮,正碰上4个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唱他们的诗歌。三人当即来了兴趣,便打赌:他们的诗,这些女子点唱到谁的诗句,谁就在墙壁上划一下,谁划得多,谁就最优秀。
15、长堤春水绿悠悠,畎(quǎn)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zhào),桃溪浅处不胜舟。
16、这首诗入篇小学课本后,连儿童都能明快地琅琅上口诵读,不一会就可以倒背如流,焉能不家喻户晓,让人称绝?
17、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主要写的是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它的意思是说,王之涣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的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逐渐西沉。目送流经楼下的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滚滚向东边的大海流去。
18、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9、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0、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21、“不胜舟”三个字写出了离愁之“重”,更道出了惜别之情。
22、一会儿,轮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只听她唱道:
23、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是浪漫主义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名动一时。他早年由山西太原迁居至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于是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24、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25、王之涣回过头,微笑着看着王高二人,这是他的名篇《凉州词》。
26、王之涣保存下来的诗同样也很少,仅有六首绝句。这首《凉州词》其便是我们从小就熟读的:
27、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高兴地引手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