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最后,祝莘莘学子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
3、 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道德与法治1-9年级课件教案/教学计划/知识点等
5、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6、 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7、任何时候,学习都不会晚,勤奋的例子比比皆是。
8、 杨时,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勤奋好学的词语)。
9、(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0、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11、白话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却毁灭于随大流。
12、由于古代“士农工商”鄙视链的存在,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好好读书、入世做官才是人生的正途。
13、 (示例):对自己,“~”,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14、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15、那段和同伴们一起奋斗的时光,也许人生就只有那么一次。
16、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7、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8、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9、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20、 出处:《晋书》,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1、但是匡衡在没有蜡烛的时候,凿壁偷光,想来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强烈。
22、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23、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最终,孙敬成为当时有名的太学生。
24、“映雪”:“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25、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26、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27、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8、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29、 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30、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1、记得以前念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爱在书上做笔记,一学期学完,书是新的,读完孔子的这个典故之后,才知道新书并不值得炫耀。
32、这个典故里的故事,实际生活中不推荐,因为你可能遇不到这么好的妻子,迎来的可能是一顿毒打。
33、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34、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5、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36、“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37、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8、 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39、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0、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太行山之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
41、(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2、 人物: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也是两位:刘琨、祖逖。
43、②《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44、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勤奋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停下自己的脚步呢?
45、出处:《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6、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非常好学,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条件刻苦学习。
47、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48、寝:睡觉;餐:吃饭。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49、 人物:车胤,东晋大臣,曾辅佐桓温,后官至吏部尚书,以为人刚正不阿闻名。
50、● 张三丰: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秒,放下却需要百年!
51、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52、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3、 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54、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55、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56、 人物: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57、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58、悬梁刺股的方式值得人敬佩,但是诗词君不提倡,若是困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休息好了学习效率更高。
59、 人物:孙敬。东汉人物。因年轻时热爱读书,被人称为“闭户先生”。据汉书记载,孙敬后来成为一代大儒。书,算是没有白读。
60、《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1、后来,他发达了,有一次偶然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他现任的丈夫,生活清贫,被抓来修路。
62、 刘琨,晋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刘备一样,同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在永嘉之乱后,长期组织流民据守晋阳,抵御匈奴前赵政权。后与鲜卑拓跋猗卢结为兄弟,又投靠鲜卑族段匹磾。刘琨还是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
63、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64、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5、朱买臣在路上边走边读书,这个典故还有下文,他的妻子最后忍受不了他的行为,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他没能留住自己的妻子。
66、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67、 (示例):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68、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69、(解释)敏:聪明。天姿 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70、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71、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意思是书都翻断了三次。
72、(解释)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73、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7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75、释义: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76、咬文嚼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77、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78、(解释)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79、释义:晚睡早起。形容勤奋不息。同“夙兴夜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