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孟京辉导演看来,马雅可夫斯基有个特别绝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激情完全和社会联系在一起”。1917年,马雅可夫斯基从艺术之宫走上同革命人民一道参加埋葬旧世界的斗争前线。他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以轻蔑的口吻宣判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死刑,更是革命水兵攻打冬宫时的战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作)。
2、同时代其他俄罗斯大诗人的诗作往往追求内省,需要读者反复沉思来理解,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却截然相反,更多是为了追求表现,尤其是朗诵的效果。他曾给莉莉写过一首动人的情诗:“对于我/除了你的爱//没有别的大海,//可是在你的爱情中//哪怕用眼泪也求不到安宁。//……对于我/除了你的爱//没有别的太阳,//可是我不知你在何地,//和谁依傍”(《小莉莉》)。但也就是在同一年,他却在一首吹嘘自己的诗中用了同样的意象:“假如我/很小,/像大洋,——//我会屹立在波涛的项链上//用涨潮来取悦于月亮。//哪里我能找到心上人,/像我一样?//这样的女人肯定不会委身于狭小的天空。//……假如我/暗淡无光,/像太阳!//我很需要/用我的光芒滋润//大地干瘪的乳房!//我会拖着我的情人/匿迹销踪”(《作者把这些诗行献给亲爱的自己》,郑体武译)。
3、⑤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代表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瑞典斯特林堡的《到大马士革去》。
4、易卜生,挪威剧作家,著名作品有《社会问题》《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5、再让我们回到诗歌主题,那些永恒主题是否写无可写呢?显然不是。或许我们可以以小说家莫迪亚诺比较,纵然诗歌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题材。莫迪亚诺鲜有宏大主题的书写,他用近乎相同的材料碎片,投入万花筒中,每一次转动,都会产生一次新的组合。所以,并不存在写无可写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捕捉材料碎片并加以组合。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任何不放在时代背景下,从后来者的角度单拎出来展开分析的都是耍流氓。但这样的反驳又陷入“时代”的窠臼,因为笔者的出发点正是认为当诗人被裹挟于时代洪流之中时,所创作的诗歌会沦为当时“时代”平庸的附属品,发声器。
6、马雅可夫斯基是勤奋高产的诗人,但他赶任务的速成之作数量庞大,虽是满怀热情写出,有巧妙音韵并为群众喜闻乐见,却不可能都成为艺术精品。因此把三卷压缩为一卷有助于提高艺术质量(可惜无法收入长诗代表作)。本书作为精选本,以马雅可夫斯基抒情诗、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为主。但为展示他诗作琳琅满目的多样性和诗人服务社会的态度,仍保留少数宣传鼓动面向群众的作品,如“罗斯塔之窗”的招贴诗画也保留两首(《梁赞农民谣》 和《国王与跳蚤的故事》)以窥其一斑。
7、1912年底,马雅可夫斯基和未来派诗人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了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其中收录的短诗《夜》、《早晨》以及后来陆续发表的一些诗作如《码头》(1912)、《城市大地狱》(1913)等,在艺术上抛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追求标新立异,强调诗歌意境的音响、色彩和运动的效果,思想倾向上是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并且有着鲜明的未来主义烙印。
8、⑦存在主义: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总体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代表性作品有萨特的《恶心》,加缪的《局外人》等。
9、当然,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圈还包括与他有着密切关联诸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