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绝症病人到中医高手,董草原亲历癌症的感悟
2、庄子对于儒学的批判实质上是一个学派针对另一个学派的质疑与反驳。(道家思想的弊端)。
3、要说那也就是一千人有一千人种读法,它们有时候认识事实不够深刻,就按自己心中所理解的那样,觉得这本书就是讲这种意思,属于片面理解这本书,片面理解道家的思想精神。
4、答:普通的经脉属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奇经不是属于血管系统,也不是普通的神经,是另辟一路的,有八个脉,就是八条气化之路。奇经八脉不完全属于肉体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结合的部分。
5、名家坐堂|手感好时怎么打都有,但稍纵即逝,想找回又很难
6、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道家的“无为”出世思想,已经无法适应国家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此时,大儒董仲舒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思想精华,创立了新儒家。汉武大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完成从低谷到辉煌的华丽转身,正式登上社会主流思想的宝座。虽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有过起伏,但是始终处于一流前列。可以说,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达两千年之久,这就是儒家思想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它与时俱进的结果。而道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逐步退出主流社会,转向道教发展。
7、窈然无际,天道自会,漠然无分,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列子·力命》)
8、专家说“天人合一”,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不知从哪里说起?(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周髀算经》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数学的勾股玄定律,天文历法(农历历法),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祖冲之在刘微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精确方法的其础上,次首将小数点精确计到第七位,既1415926和1415927之间。中医方面《黄帝内经》,扁鹊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衡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600多年,诸葛亮的孔明灯被誉为为热气概念的鼻祖 。难道这不是科学不是科技吗?
9、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淮南子·务修》)
10、答:初学静坐的人,刚刚吃饱了不能静坐,因为肠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对静坐已经有心得的人来讲,吃饱了马上去静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学的人最好吃饱以后休息半个钟头到四十分钟以后再上座。至于肚子饿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初学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
11、答:那要看什么情形。有一种人是身体完全没有感觉,那是病态,要治疗。不过病态到这样的人比较少。普通静坐有一点点效果也会这样,这要能够自由作主才对,有意能够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静坐中发生心理生理的舒畅喜乐才是对的。
12、名家坐堂|如何像职业选手一样打出漂亮的胯下击球
13、道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由中华传统文化养育而成,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
14、7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静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项?
15、暴秦二世而亡,西汉高层总结了经验,选取了相对平和的老子“无为而治”作为执政方针。在崇古的古中国,任何意识形态都是需要在先祖那里找到由头的,所以就找来黄帝作为始祖,尊老子学问,称为“黄老之学”。由于官方的推动,民间信仰也开始向黄帝和老子倾斜。
16、而要理解这个意项,必须着眼道家的天人之分。先看一些例子:
17、不仅《老子》对“自然”的论述是从反思控制的问题意识中展开,之后道家同样如此,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谈论控制的语境发生变化,才导致语词的意项发生变化。寻绎其线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从事物不被外力强制的“自己如此”,走向因其自身的“固然如此”,并主要指一种未经人力制作的真朴状态,可说是“天然如此”。探讨这个意项的生成,要从“自然”与“势”的结合谈起,比如:
18、龙虎山道教协会常住道众(在职)名单公示- 2020年8月1日
19、名家坐堂|为什么我们业余选手网球会越打越差?
20、按方向则有北方道家与南方道家。从战国末至秦汉是一大阶段,当时人称“刑(形)名法术之学”或“黄老道德之术”。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史称“玄风”、“玄学”。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
21、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淮南子·冥览》)
22、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以名山大川建道观而为出家道士修行之地。
23、文明异化的弊端之是它对自然和谐有序关系的破坏。人类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自然资源,污染破坏自然环境。人类凭借其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而部分超越自然对人的束缚之后,不再能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和谐共生的统一关系,误以为自己是天地万物的主人,可以战胜和支配自然,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看作可以无限榨取和勒索的对象。
24、民间信仰随着《太平经》的出现,开始合流。这本书是一本自发信仰的大集合,里面各种各样的神仙都有。中国的神仙信仰、方士鬼怪之说从远古就有了。秦始皇就多次派人去寻访仙人长生不死之术,可见神仙信仰早就成熟了,只是各种流派,不一而足。不过当时的神仙主要还是自然神,出于对大自然的恐惧、敬畏而形成的的虚构形象,并没有出现人神。也许是时代还不久远,后人还没有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为先人创造神迹,让他们成神。
25、答:静坐坐得好,本来可以断除睡眠。不要太重视这个问题。昼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样,都是习惯问题所养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学道的人,视睡眠是魔障,是蓋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当两天用,岂不更好。
26、谭弼坐堂|网球俱乐部如何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7、答:这些都没有关系,静坐并不妨碍普通生活。静坐以后去打滚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着。
28、只是随着封建王朝制度渐渐深入,人类社会渐渐发展,而儒家在封建王朝晚期确实被僵化运用。这种僵化,将“儒家之主流文化”推向了极端,继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儒家之主流文化”一说也就此拉下帷幕。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乃大势所趋,二者之好坏源于事物都有两面性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实则都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事态发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孵化”出适合该程度的“小鸡”。百家争鸣产于乱世之时,独尊儒术定于安定之期,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皆乃大势所趋。
29、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跖实而走,蛟龙水居,虎豹山处,天地之性也。两木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员者常转,窾者主浮,自然之势也。(《淮南子·原道》)
30、 但这里所说的“势”,不仅是前述事物固有的“自然之势”,更是其中的“不可为之势”,比如“不能使水西流”“不能使禾冬生”,就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必然状态。
31、⊙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2、答:出阴神、出阳神是道家的观念;其实懂了唯识的道理,有时阴神、阳神还是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拿道家来讲,普通能够出神,都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都是阴神,真正出阳神,那要到达即身成道境界,这种独影意识跟化身、意生身当然有关系,修成功了,独影意识也变成化身,意识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这个也是学道修道专门的问题。
33、所以马克思就在想,这些工人们就是因为不拥有这些稀缺资源,所以本来崇高的“劳动”被贬低为社会的最下等。从解决人类幸福问题的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人们被稀缺奴役。怎么消灭稀缺呢?马克思主义诞生了,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由此诞生了。
34、原因不难推测,因为汉朝时期的“独尊儒术”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但是并没有打压,或者说完全消灭其他思想的意思,例如,道家思想和佛学文化一样以各自形式灿烂罢了。所以,虽然明面上听着是“独尊儒术”,其实还没到举国上下只讲“儒家思想”的地步。对于文化,古代历届君王还是有一定开放性的。
35、老子强调道是因为在道家哲学中,道即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道存在的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自然而然。
36、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对人类文明的这些异化现象作了无情的批判,要求人们顺其自然,除情去欲,消除自我成见,追求高尚超越的人生境界。
37、 如上,以“自然”描述“性”,又以“性”区别于制作性的“伪”,可知“自然”就是与“待事而后然”构成对立的“不待事”而然,也即非制作的“天然”。但荀子的观点是,人不应在非制作的领域劳心费神:
38、循自然之道,缘不得已矣。(《文子·下德》)
39、 倘使“物自为舍”“物自为名”“物自为正”“名自命”“事自定”也可以《老子》中的“万物之自然”概括,则此处所论的就仍然是“无为”与“自然”的对应。但此对应,从黄老的立场看,是建立在道作为法则秩序的前提上;且所谓“道生法”,不是抽象的过程,而是“执道者,生法……”,即掌握着“道”的统治者将之转化或落实为“法”。那么回到控制问题来看,上引黄帝书所讲的“执道者”的“无为”,就并非《老子》中的不控制,恰是一种控制,只是并非诉诸贤能,而是诉诸法则,即执政者去除一切主观性、私人性的因素,完全地“任法”而治,后被韩非表述为“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韩非子·有度》)。是故,如能从黄帝书中提炼出后来名为“自然”的那种观念的话,在道的层次,就是道作为法则秩序的“必然如此”;在事物层次,则是此必然性呈现为“刑名声号”的规定时,万事万物的循法自治。
40、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把儒家思想放到世界文化之中才是表明我们表达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方式。
41、“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什么意思?看完你就秒懂了。
42、道家哲学还强调无为而治,其实是一种消极应对问题的方式。
43、道家的无为而治在历史上其实有过实践的机会。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期。国家因为长期的战乱,急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这时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在现在这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无为而治可能会导致衰退。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快的时候,如果道家思想得到了普及,有一些人以无为而治来应对问题,这样势必会导致社会发展受到了影响。
44、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淮南子·主术》)
45、第儒家文化渊源流成,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必须从中吸收养分。儒家文化经过了从孔子强调的仁礼乐到董仲舒的经学儒家再到朱熹的理学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忠、恕、孝三个核心价值观点一直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依据生存环境和功用目的的内容取舍而已。忠、恕、孝是一个社会保持稳定的内在人心的最高提炼,同时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三千年来无论谁当政,社会如何变迁,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儒家这三个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是保持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的源泉,因为它们符合一个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人性良知。在当代同样如此,谈专业化职业化其核心是忠,谈妥协宽容的概念其核心是恕,谈社会和谐也离不开一个孝字,不能感恩父母又怎么能对他人表示善意呢。
46、儒家通过外“礼”(秩序、规矩、尊上)内“仁”(爱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到。这是孔子的核心。曾子强调“孝”(顺从),孟子强调“仁政、民重君轻”。到董仲舒则搞成“君权天授”型的,绝对权威与控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走向“克己”(抑制自我、极端道德)的极端。共性是“单方面妥协”。
47、答:其实人都通的嘛。吃了饭会排便、耳朵听得到、眼睛看得见,这都通啊。至于说那些神通,有专门的修法,修成功了,还不算真神通,要大彻大悟以后,自性本来俱备神通,那又属于道法范围,以后专门再讲。
48、而道家思想流派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主。道家和道教虽然有关系,不过是道教扯上去的,有些宗教活动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其实相悖。
49、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管子·白心》)
50、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
51、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可见,法家之严刑峻法虽然适合统一天下,但是却不适合治理天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便选择了与法家相比,相对擅长调和的儒家思想。通过将儒家定为主流思想,来教化天下百姓,维系国家之长治久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亦属大势所趋。王朝之稳定,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主流思想,而这个主流思想不能太霸道、太冰冷,如法家,也不能太温和、太随性,如道家,儒家刚好调和法家的冰冷与道家的随性,一方面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又以教化维系社会安定。
52、 其中张三丰创拳为最。常引用的证据有:“夜梦玄帝授拳”、“古有彭祖八百岁之说”来说明张三丰活了一个几百年的朝代,当然这些不可信,已经成为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