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2、“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君子结庐于世间,慎独而立,车马喧闹之声远耳,心有猛虎,仍能细嗅蔷薇。
4、君子慎独:君子的境界,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
5、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君子慎独)。
6、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7、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
8、“不欺暗室”语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9、译文: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
10、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11、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最早的时候君子这个词是专指君王的儿子,地位崇高。之后词义演变,开始有了德行方面的专指,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君子来自称勉励。
12、不欺暗室:君子的所作所为坦坦荡荡,在人前和人后都是一个样,不因为是在暗室之中(即没人看到)就做有亏于心的事情。
13、(译文)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14、《论语·为政》篇里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5、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16、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17、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18、清代思想家吕坤,从这则故事引申说“暮夜无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大奸大盗皆自无知之念充之。所有的罪恶都是从“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种想法中生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不严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9、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20、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21、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中亦大讲“君子必慎其独”。
22、做人最难处,莫过于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3、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24、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25、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6、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7、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28、君子慎独,所指的"慎",就是来自"超我"的自律:严格地约束自己,努力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南宋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人可以骗得过所有人,然而,却最骗不过自己。慎独,于人是坦然,于己则是心安。
29、三国时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0、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3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2、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33、他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而且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按自己说的去做,积极践行。
34、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35、《中庸》本身是《礼记》中的篇章,是论述人生修养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
3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7、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38、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9、自牧: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40、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41、此公曰:「君子当慎独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
42、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43、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指的就是自己日常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应该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44、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45、“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不欺暗室,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
46、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47、他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而且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按自己说的去做,积极践行。
48、每日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49、慎独首先要顶住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如果说懂得顶住诱惑是一种清醒,那么善于顶住诱惑则是一种智慧。它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制自己,与各种消极的东西抗争,从而达到“见欲而止”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