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珊无遮无拦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巴金。在和萧珊的通信中,巴金那颗在颠沛流离的岁月和纷扰的世事中困顿已久的心,渐渐地舒展开来,仿佛蛰伏已久的种子,欣欣然破土生出嫩绿的茎叶。不知不觉中,一种微妙的情愫在心头潜滋暗长。
2、我对于巴金先生的作品阅读是非系统且不完整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这样的阅读印象很难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巴金先生谱系,但以小见大,巴金先生在我的心里诚然是伟大璀璨地闪耀着的启明星。希望能以这两本书为开端,阅读更多先生的作品,充实一个仰慕者的内心。
3、1936年,巴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家》。《家》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讴歌了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为新时代的青年点亮了前行的明灯,因此在文坛名声大噪。当时的巴金每天都会收到许多读者来信。
4、那一刻, 她最顾惜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在她离去后,他何以独活?
5、第二年,根据巴金的遗愿,他和妻子萧珊的骨灰被撒入上海长兴岛附近的东海。
6、他们投奔大海的怀抱,亦重回彼此的怀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此,再没有什么能将他们分开......
7、《初恋》手稿本收录《初恋》译文手稿共89页,其中《初恋》内容介绍一页,为编者另外发现的手稿底稿;其余译稿为《初恋》译文手稿。手稿上红色笔迹,为编辑处理稿件笔迹;正文(包括注释)中部分异色笔迹的修改,为巴金先生的校改;内容介绍一页上有巴金增补和校改的笔迹,献词一页亦为巴金笔迹。(来源:上观新闻)
8、1942年,由于抗战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了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顿感悲寂,不知所措。体贴入微的萧珊深深惦念着巴金,不等大学毕业,就来到巴金身边,并意味深长地说:“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不再需要过多的言语,黄金万两也抵不上一位纯真姑娘矢志不渝的挚爱,巴金的眼睛湿润了,他颤抖地说:“萧珊,我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再等我一年,好吗?”
9、他的作品数不胜数且部部精彩,巜家》春秋是其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尾随其后。
10、一对苦命的鸳鸯终成眷侣时,巴金已经40岁,而萧珊也已经27岁了。
11、以文会友半年后,这个小姑娘在信中大胆地问道:“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12、“再等我一年。”萧珊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巴金家有一大家人,由于战争阻隔,原由三哥承担的生活费用,现在只能靠巴金了。一年多时间里,巴金是拼命地写书、译书、编书,他写出了《火》第三卷,翻译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侄儿、侄女的学费有了,结婚成家的费用也没问题了。
13、但从此,鼓浪屿经常出现在巴金的梦中:美丽的、曲折的马路,精致的、各种颜色的房屋,庭院里开着的各种颜色的花,永远是茂盛和新鲜的榕树……在巴金的心中,他喜欢这种南方的使人容易变为年轻的空气。
14、日本人,正在蹂躏着这座小岛,也蹂躏着他曾经绚丽的梦境。
15、“从今天起,我是您的妻子了,再不许叫我小女孩了。”“可是我这一生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
16、作品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三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一年后茅盾东渡扶桑,在日期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长篇小说《虹》的创作。
17、萧珊纠正说:“瞧您这嘴!”说着在上面轻轻吻了一下。
18、两年后的春天里,那是上海“二八”战役刚刚结束,巴金搬出留在闸北的余物,寄放在亲戚的家中,又和一个年轻的友人同路,再作一次南国的旅行。
19、有一天,巴金像往常一样拆信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张照片滑落了下来,拾起一看,玉照中白衣黑裙的女孩梳着短发,头上戴着花边草帽,嘴角俏皮地上翘,目光凝神地睇望着远处。
20、按信中的约定,巴金来到新亚饭店。他在楼上选了间靠近楼梯的包厢,要了杯茶慢慢品着。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神来,她就像熟人一样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说着,请萧珊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萧珊望着巴金,快活地笑道:“李先生,您比我想象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辞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呢。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萧珊笑着说:“我叫陈蕴珍,小名叫长春。我可不愿李先生也把我当小孩看哟。”萧珊这名字是1941年读西南联大时取的。当时她和两个相好的女友住在一起,她们都亲热的叫她“小三”,后来她发表作品时就以“萧珊”的谐音为笔名了。
21、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22、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于一九二八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巜蚀》之后,旋即不几年又推出了巜幻灭》巜动摇》三部曲。好戏连台继而出版了反映新生资产阶级的《子夜》还有农村三部曲,残冬,林家铺子等。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还有司马长风先生都认为子夜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但是文学性反不如之前的处女作蚀之类的,同时他们也公允的认为茅盾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3、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24、1972年6月初,巴金从干校回来度假。萧珊卧床不起已经有好些日子了。见丈夫回来,她发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女儿和女婿前些日子已从杭州回家照料母亲。巴金见妻子的病越来越重,有时烧到39°C以上,看门诊,看急诊,都弄不清到底是什么病,便要求延长假期,留在家里照顾妻子,但没有得到“工宣队”的批准。
25、巴金与萧珊的爱情,其实有足够的传奇色彩。1944年5月1日,萧珊和巴金决定结婚。此时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只有27岁。
26、照片的背面写着:“ 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27、《初恋》手稿本面世,折射巴金萧珊一生矢志不渝的爱情
28、巴金在成都饮食甚丰。李宗林专门给他配备了一个炊事员,经常由商业局调拨给他一些吃食材料。但是一走到街上,一样萧条和荒凉。菜店无菜供应,公共汽车因无油而停开。
29、她是他今生第一个爱上的女人,也是唯一爱过的女人。弱水三千,但对他来说,所有的山川都只有一个名字,叫萧珊。
30、这是俄罗斯大作家给我指出一条路。改变自己的生活,消除言行的矛盾,这就是讲真话。
31、巴金是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巴金旧居在成都市正通顺街,现在是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宿舍。
32、“窗下展开一片黑暗的海水。水上闪动着灯光,飘荡着小船。头上是一天灿烂的明星。天没有边际,海也是。在这样伟大的背景里,我们的心因为这热烈的谈论而无法安静下来。”
33、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给巴金写信,萧珊还经常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萧珊的细腻与温情,让十几年来很少与女性接触,终日在黑白文字的无声世界中如苦行僧一般劳作的巴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34、视频来自腾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35、他的《随想录》已然成为一种探寻内心并加以深挖的精神标本,映射着巴金先生敢于为民族书写且抽刀向内的强大魄力。他的文字使人警醒,他的文字充满力量,他的文字闪着思想的光芒。因此,他又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这个称号恰如其分、意义深远。
36、“前两天黄裳来访,问起我的《随想录》,他似乎担心我会中途搁笔。我把写好的两节给他看;我还说:‘我要继续写下去。我把它当做我的遗嘱写。’……我还要争取写到争取写出不是一本,而是几本《随想录》。我要把我的真实的思想,还有我心里的话,遗留给我的读者。”
37、千百年来,儒家都是盛世被尊崇,乱世遭摒弃。
38、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39、所以,这个世间最大的怆痛莫过于,物是人非事事休。
40、“现在鼓浪屿骚动起来了。铁骑踏进了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那个培养着我的南国的梦的地方在敌人的蹂躏下发出了呻吟。
41、巴金语重心长的话,打消了萧珊离家出走的念头,同时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42、巴金的文章《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发表的。发表该文时使用的作者名字是巴金的笔名“萧甘”。本文使用了当时最激烈的词语批判孔子。这篇文章对于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巴金在1974年对孔子的认识都有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本文用最激烈的词语叙述了孔丘的一生。作者认为,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孔丘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作者指出,古今中外的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孔丘吹捧为“圣人”;其实,孔丘是个十足的反革命老顽固。
43、1960年冬天,全国正陷于严重的饥荒危机中。上海家中,全靠萧珊料理安排,她既要照顾儿女,又要侍奉婆母,还有小姑;她自己还在《上海文学》上班。这时因粮食紧张,家中三餐饭已改为二稀一干,稍后又被迫不得不改为一天三顿稀的。每人每天只能吃到二分钱的菜,给孩子们订的牛奶,只能三天供应一次。
44、巴金在萧珊离开后,也要打扫人生的战场,清理那些陈年的“积债”。
45、这不算什么新闻,因为中国文坛早就有巴茅鲁沈老曹的排名。
46、巴老笑的这么开心,不知道过去了有没有被孔老师打屁股。那边应该允许惩罚调皮、捣蛋、不明事理、欺师灭祖的学生。
47、萧珊去世后, 巴金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白掉了头发。但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他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从萧珊离开的那一天起,无数个夜里,与妻子在梦里相逢成了巴金望眼欲穿的期待。
48、《初恋》有多个中译本,萧珊的译本流传较广,曾多次重印和收入屠格涅夫各类选集、文集。萧珊的《初恋》译本,翻译于1953年下半年至1954年年初,平明出版社1954年5月初版。1953年,巴金再次赴朝鲜采访期间,萧珊开始《初恋》的翻译。“八月一日开始我译《初恋》了。”萧珊在1953年7月29日致巴金信中写道。到当年年底,她又记录道,“《初恋》到今天还没有译好。……其实只有最后两章了,两三天就可以完成。”(萧珊1953年12月20日致巴金)巴金于1954年1月下旬回到上海,这部译稿应当完成于巴金回家之前的这段时间。
49、巴金和萧珊订婚后,爱情又得到了新的升华。1938年7月,萧珊去广州看望巴金。他俩同住在出版社里,各有各的房间。他们一道上街,一起吃饭,巴金工作时,萧珊料理杂事,互相尊重,十分和谐,像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不久,巴金应邀去武汉,她随同前往。
50、影响了几代人的是激流三部曲,这样的大家族的大府大院,在江南各地很多,各种故事也如红楼梦般纷杂。但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中,从这种大家族出走的年轻革命者的典型,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巴金写了他们,他们中也有读了巴金的书,依然出走,走向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