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母、父母或丈夫去世不久身穿孝服,叫热孝在身。
2、儒家的孝在中华文化思想中占有巨大的作用,为维持社会安定、社会秩序作了巨大贡献。
3、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在儒家孝道中,有“不孝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对“光宗耀祖”的想法更是久远。那么,佛教思想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呢?
4、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5、还有些人在大城市生活了些年,滋涨了一些骄奢之气,以貌取人。就慢慢看不起老父母那身“土掉渣”的衣着,和勤俭节约的行事风格。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6、我明白了报恩不光是报恩,我们也要学习出家人的"大爱"。学习智慧文化,心怀慈悲,令父母“生得安养,死入善道”。不但自己努力解脱烦恼,解脱生死,也要引导父母及一切有缘人究竟离苦得乐。面对出家人,我们心怀恭敬与感恩。恭敬的是大善,感恩的是大孝。唯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于国于家有责任有担当。
7、古时候,晚辈辱骂长辈,会被当地自订的宗法所判,儿女打父母则是会被官方的律法判罪,罪可致死。又如父母丧亡,儿女需为其守丧三年,为官者则需褪去官服,守丧之后再复职。如此种种,不再多说,但这无一不表明了孝字在古时候的中国多重要。
8、这个“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长着长头发的老人。金文②的上部是面朝左长着长头发的驼背“老人”,“老人”之下有“子”(小孩),老人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人行走,真是个“孝子”啊。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老人的手不像了。④是楷书的写法,完全失去了象形的意味。
9、还有些父母,喜欢把条件好的子女给的钱物,节省下来,倒贴给条件不好的子女或亲戚。
10、”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11、”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孝的含义)。
12、小超表示:来到第二看守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最近在监室读《百孝篇》,耳边经常响起“孝顺父母如敬天,一个孝字全家安”的话语。以前在外面,也曾听到“孝顺”二字,当时觉得那是些空洞的话,但只有在看守所失去自由的今天,对这两个字的含义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13、说来惭愧,我的人生已经过了39个生日,却是第一次在生日这天如此郑重地向妈妈行礼,郑重地说出这些感谢的话……..
14、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它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传统孝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最高表现。
15、许多人把“爱”当做“孝顺”,“爱”与“孝”完全是两个概念,爱父母绝对不等于孝顺父母。
16、有些儿女虽然跟父母住在一起,一天也跟父母说不上三句话,这让父母有被忽视了的感觉。
17、世人的报恩方式与佛教的报恩方式是两个角度。前者更多是物质方面,但物质终有限;后者更多是精神方面,出家人也会体贴入微地照顾父母。父母终有离开的那天,我要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离苦得乐,需要更多的慈悲和智慧。
18、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19、简单地说,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人们怎样来评价你的父母。
20、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21、孟子说过不孝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22、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认为“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践行。
23、“承志”是指子承父志。古人主张对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应该支持和继承,这是很重要的孝行。《伪孔传》云:“继先祖之志为孝。”《礼记•中庸》中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这里的“志”和“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先人的遗愿、事功和经验。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儒家的人生观主张人生在世要积极入世,对社会作出贡献。
24、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诱惑,很多人认为钱才是一切,我的心也摇摆过。现在懂得要好好学习一门手艺,做好一份工作。工作之余,也抽时间学习智慧文化。我敬重出家人的品质,给予父母亲人更究竟的爱。
25、孝(拼音:xiào),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26、白话版《说文解字》: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父母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时,我们就要怡吾色柔吾声地规劝。这也是养父母之志。
28、我只愿自己接下来的生命:好好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教好女儿做人的道理,善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经营好自己的事业。有时间了,多读好书,拓宽自己的才艺,旅游增长阅历。
29、《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0、今日的社会在大生产的经济形式下,家族、地缘局部联系日益淡化、松弛。而社会的整体联系逐步加强。我们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解已经不是由亲到疏的梯级推广转向兼顾全社会的博爱。
31、首先,为人子女要生活自立,家庭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犯刑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冐险危害生命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保证父母心境安宁、平静,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32、古人主张子女要孝顺父母,就是要尽心尽力奉养父母,内心始终保存着真诚的爱心和敬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违”。“无违”,不是指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而一味顺从,而是指没有违背良心良知的任何非分之想,一切出于本心,出于至诚。儒家是不讲“愚孝”,也是不讲“愚忠”的。
33、早在生日之前的几天,我突然收到一笔2000元的汇款。正在纳闷时,收到父亲的短信,上面写着:过生日,我和你妈的一点心意,祝生日快乐。
34、文言版《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35、可见赵歧把”无后为大“曲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第三种不孝。于是开始了二千多年的误传。
36、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
37、敬养父母即是怀着“诚敬”之心“奉养”父母。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孝的最起码的要求。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尊敬之心,又在何处作区分呢?”是的,不敬不畏就是不孝。
38、中秋节后,在市第二看守所,小超告诉我们“什么是孝?”
39、有时候,因为人生的阅历和境界不同,父母说话或者行事可能会让我们觉得不太合适。我们不能因此而瞧不起父母。觉得父母没读什么书,没什么文化,无法沟通,而失去恭敬之心。
40、我过去以为亲情就是爱,其实如果没有智慧,这样的爱会给彼此间都带来伤害。我要用智慧文化中的无常观,去看待亲情和世间的一切,珍惜感恩,但又不贪着依赖。
41、“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在这里我过得很好,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前在外面就知道贪玩乱混,现在每天面对着失去自由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内疚后悔。”
42、记得那天是6点15分起床。洗漱完就开始准备早餐。早餐做的是炒面。从柜里取出三块面,放在锅中的滚水里。再从冰箱里取出胡萝卜,红肠,鸡蛋。将昨夜泡好的木耳和蘑菇洗干净。再配上生姜,大蒜和葱。洗洗切切,翻炒着……最后加上盐,生抽,胡椒粉。大功告成。
43、还有的人说,给父母吃好、喝好、住好甚至多给一些钱就是孝顺。但这只是孝顺一个很小的方面。有哪个父母会贪图自己子女的钱财。“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所以孝不孝,与贫富并无多大关系。而他们最想要的其实就像那首歌唱的《常回家看看》一样。
44、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45、在古书中有“孝鸟”一词。难道小鸟也会孝敬老鸟吗?据说乌鸦能够反哺,小乌鸦能独立生活之后,就觅食给老乌鸦吃,所以崔豹的《古今注·鸟兽》中说:“乌,一名孝鸟。”——左民安《细说汉字》
46、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47、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在现实生活中,太难了。夫妻吵架离婚,年岁渐长却仍未成家立业,公司经营不善背负沉重的债务,赌博欠下高利贷……..这些都让我们的父母亲担忧呀!
48、中品的孝是为人清白,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事业上我没有多大成就,但一直记得妈妈告诉我:“不要让人说你没家教。”因此我工作向来认认真真,积极向上,生活中与人为善,希望能以自己的言行令父母欢喜。
49、现在很多人以为对父母生前的照料,是唯一最好的尽孝方式。他们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以为逢年过节给父母点钱就算是尽孝。他们不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老人对于老弱将死的无力感。而有的人生前不关心父母,死后却“花样祭奠”大做形式。
50、我深深明白了,“贪”得越多,由此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大。因为不断地渴望,又得不到,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痛苦。世间一切其实都是无常变化的,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现在这一站的生命,也没有可以学习佛法智慧的机会。虽不能过分黏着,但要带着感恩的心,能彼此成为一家人,定是有很深的缘份。随着学习佛法时间越来越久,内心的心结也慢慢被彻底地打开了。现在,我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好了,家庭也越来越和谐,也有了一家人一起吃饭的幸福画面。
51、从群经之首《易经》来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顺则有不顺。孔子是非常精通《易经》的,所以当他的弟子曾参问他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吗?他会和吃惊连说了两个是何言与!至于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又不该顺,则可以借助孔子孟子的观点。
52、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53、“我出去之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无所事事,一定好好做人,不搞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不贪小便宜,更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了。会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边,怀孝敬之心,行孝顺之举,弥补自己过去对父母的亏欠。”
54、“孝”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这个字是上一代和下一代融合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的。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人念念不忘想着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个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
55、反之,如果你的所作所为,让人们谈到你的时候,夸你父母“教子有方”、“有福气”,父母能“以你为荣”、“以你为贵”,则为“大孝”。
56、小超说:“中秋节在高墙里,我吃着月饼,心里也在想,此刻家乡的父母有在吃月饼吗?这个节日我永远难忘,虽然有看守所领导关怀,管教民警的关心,室友们的陪伴,远离城市的喧嚣,思考反省自己的过往,但心里很想念家人,回忆着跟家人一起的时光,后悔的泪水往下流......”
57、孝,简单点理解就是父母老了,我们要赡养他们,关心他们。但说实话,孝并不只是体现在赡养上面,赡养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孝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老人在需求上面也不仅仅是吃饱穿足,还有精神上面的追求,所以从孝道出发,我们不止是要赡养父母,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关切,在条件允许内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换言之,精神上的满足要比物资上更重要。
58、孝字有河图之象,天一地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也就是说天和地是万物生长和繁育的父体和母体,这一阳一阴是相对的,合一的,又近在咫尺,不可分割。
59、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60、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