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联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口气太大。
3、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撰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某日,一老者携书来,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要发奋识遍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读尽人间所有的书籍以丰富的知识。
5、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好学不倦。这与他少年时得到的教训分不开.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他博览群书,聪明过人,长长得到人们的赞扬,于是,渐渐地骄傲起来了。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意思)。
6、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
8、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意思)。
9、苏轼自少年时就才华出众, 在父亲苏洵和业师的教诲之下, 他博览群书, 学识广进。 但是, 他因才华横溢而慢慢骄傲起来, 自负之情, 溢于言表。 这一天, 他饮酒赋诗, 觉得意犹未尽, 来了写字的兴趣, 于是龙飞凤舞一般写了一副对联, 将之贴在大门上:
10、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
1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2、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3、他得意洋洋地贴在大门上,谁料对联贴出来没几天,就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手里拿着本小书,找上门来,说是特地登门来向苏公子求教的。苏东坡也不介意,可是接过书本一看,顿时目瞪口呆了——书上的字,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这……”苏东坡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谦恭地说:“请苏公子赐教!”苏东坡面红耳赤,认错道:“请老先生原谅小生一时狂言!”随即提笔在上下联联头上,各加两个字,成了截然不同的一副新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4、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
15、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
16、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他说:“听说你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愣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飘然而逝.苏东坡大受启迪,才知道人世间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于是将对联改为:
17、他不觉羞愧难当, 连忙拜服在地, 称自己写那副对联是一时狂兴, 言过其实, 表示今后一定谦虚为人, 不骄不躁。 老翁听了颔首微笑, 连声称好。 送走老翁后, 苏轼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
18、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
19、贴出对联后, 苏轼飘飘然陶醉于自满之中。 没多久, 这副对联招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观看。 他手拿一本小册子, 登门向苏轼请教。 老翁落座后, 笑着说: “闻说苏才子博学, 举世无双,老叟不才, 现不识书中几字, 还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