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
2、TelcC1Hochschule的官方复习材料
3、从2009年起德福考试在中国考试次数变更为三次,分别是3月、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和7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4、可以讲两个串在一起的例子。1998年,他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迸涌的流泉》出版,描写第三帝国下一个少年的成长,十分畅销,却遭遇到德国文学界权威、犹太人赖希·拉尼茨基所主持的电视节目“文学四重奏”的猛批,因为他整本书里没有出现“奥斯维辛”这个字眼。
5、eintrefflichesGemäldesehenund,
6、梁宗岱(1903-1983)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法语教育家于一身的翻译家,也是法国象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旗手。精通英法德等多门外语,结缘世界文学大师瓦莱里和罗曼•罗兰,相交文化名人徐志摩、朱光潜、巴金、胡适等,谱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一生跌宕传奇,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执教,后随院系调整到广州外国语学院,任法语教授。八卷本精装版《梁宗岱译集》收录了梁宗岱一生所有翻译作品,全面而丰富地向读者和研究者呈现梁译经典作品。
7、1919年9月,巴特当时还是一位籍籍无名的乡村牧师,去年出版的《罗马书注释》第一版还鲜有人知。22-25日,作为瑞士代表团的一员,巴特在德国图林根州塔姆巴赫小镇替补参加了欧洲宗教社会主义大会。通过《社会中的基督徒》(DerChristinderGesellschaft)这一命题报告,巴特一举成名,开始成为影响德语教会和神学的重要力量。在我看来,这篇报告是最有助于理解巴特神学思想道路和思想特色的论文。就思想的变化和转折而言,这篇论文一方面处于早期自由主义的巴特代表作《罗马书注释》第一版和中期辩证神学的巴特代表作《罗马书注释》第二版(1921年)之间,另一方面则蕴涵着教义学时期巴特神学所具有的基本的三一论框架(即上帝的创造、拯救、完全/和解)。
8、有科学家说:人类大脑存在着普世的“道德语法”(universalmoralgrammar)。同情令人聪慧,冷漠令人愚蠢,善根是慧根之母。
9、表1 20世纪犹太裔美国人在美国人全部获奖中的占比
10、19)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
11、在B1的学习阶段,主要涉及德语的句法学习。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单词。因此,从A2到B1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差异,在学习初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加强积累。
12、一个人想欺骗人类,首先必须化腐朽为神奇。——歌德
13、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歌德
14、(11)宗白华:《歌德之人生启示》,刊登于周冰若、宗白华主编的《歌德之认识》,南京钟山书局出版社,19第1-38页。
15、歌德与赫尔德早年过从极密,受其中国观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深入阅读中国作品后,晚年歌德想法改变。1827年1月,他讲述了中国文学的阅读经验:
16、马丁·瓦尔泽在81岁时出版了一本《恋爱中的男人》,虽是小说文体,所写却是真人真事,是歌德在74岁时的一场热恋,在疗养胜地马林巴德,爱上一位十九岁少女。热恋过后,必然无果,歌德在巨大的哀情中写作了他的晚年代表作:长诗《马林巴德哀歌》。
17、由于“文学四重奏”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图书评论节目,被称为文学教皇的拉尼茨基的批评对瓦尔泽打击很大,心里大概也就此结下梁子,不久他因为此书独得德国书业和平奖,他在法兰克福保罗教堂发表了空前轰动的演讲,其内容主要就是针对他的那位批评家老友。
18、随着翻译的推进,歌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译路崎岖,对此,也无法安之若素。10月10日,译稿即将完工之时,他向席勒透露:“您不久将收到(施塔埃尔夫人的作品,笔者注)……都是善良的夫人写的和自己要么一致,要么不一致的东西!”原作的自我分歧导致的困扰已隐约可见。三天后,他再次向席勒诉苦:“女人的思想方法和法式表述给我添加了许多工作,尤其要把她的意见与我们的想法趋同,更别提那些差异和数不清的‘但是’。”看来,不仅语言差别会带来困扰,性别差异也会阻碍翻译的进程。有了切身经历,歌德深知翻译之不易,因此称翻译家为“自己民族的先知”,是“普遍精神贸易的中介人”,赋予译者极高的地位。
19、回复关键字(趣味德语)丨查看往期趣味德语的精彩合集,在玩乐中感受英语的妙趣。
20、“嗯,好的”,妈妈接着又问,“那么此后还要再给他读什么?”
21、首先是做报告,老师会给你两个题目,二选准备20分钟后开始报告,等你报告完,和你搭档的同学总结,并向你提问,你回答,然后交换位置。Thema无外乎几个常见的,所以这一部分不用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