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2、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距离莎士比亚逝世已有整整四百年了,四百年漫长的岁月却并没有使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变得漫漶,相反,在我看来,他们的面目仍然是那样鲜明。我似乎可以仅仅通过文字,触碰到他们的脉搏、心跳,体会他们每一个行动背后的动机。不敢说我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是最接近客观真实的,只能说,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便是感受自我。我热衷于从文字中寻找他们的灵魂,正如寻找到我自己。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想,找到我心中的那一个,也就足够了。同样阅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你,找到了吗?
3、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因为相关的人都死了,其他的人事不关己。可是,又有什么真的是与我们无关的呢?
4、《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最后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小女儿考狄利娅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5、出生于悉尼的卡梅隆·孟席斯是澳大利亚歌剧与戏剧界的一颗新星,他几乎已经跟澳大利亚所有的优秀剧院和歌剧院合作过,包括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维多利亚歌剧院、墨尔本歌剧院、澳大利亚国家音乐学院等等。
6、他的叔叔为了夺取王位,把毒药倒进了国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的耳朵里,杀死了国王,娶了皇后也就是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收到父亲的托梦, 知道了真相。而此时的假国王也知道哈姆雷特相除掉他而想除掉哈姆雷特,假国王想借用比剑的机会,用有毒剑杀死哈姆雷特,若哈姆雷特没有被毒剑所伤,就以奖励为借口让哈姆雷特喝下放入钻石的美酒,当然钻石上涂有毒药。但是最终,哈姆雷特在比试中获胜,毒酒被他的母亲喝了,他杀死了他的叔叔,同时它也被毒剑刺中,牺牲了!
7、创作于1601-1602年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巅峰之作!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古代神话,主要讲的是丹麦王子莎士比亚为了向杀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复仇而装疯,历经折磨而终于报仇的故事。整个剧本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8、《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
9、哈姆雷特知道父亲逝世的消息后,十分悲伤,然而更让他痛心的是:母亲在葬礼一个月后就匆忙嫁给了叔叔。
10、莎士比亚的悲剧则和索福克勒斯、易卜生的悲剧大不相同,其中没有命运的无所不至的强大力量,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有的只是对性格力量的大力渲染。性格,作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成败。比如说一个沉静刚强的人和一个懦弱寡断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不同的结果。莎士比亚悲剧当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性格上的种种缺陷导致了失败和毁灭。社会的多种多样的罪恶因素,趁着这种性格的缺陷而推波助澜,造成了最后的悲惨结局。这正是莎士比亚和戏剧史上的索福克勒斯、易卜生以及其他一切剧作家的不同之处,正是莎士比亚应该被称为性格悲剧作家的理由所在。
11、主要讲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
12、那时的情形是(今天也未必不是),对于为舞台写作的诗人(今天的编剧大多已不是诗人),没有比通过舞台把握住观众的思想更重要的事,他不能浪费时间搞无谓的试验,因为早有一批观众等着看他们想看的,那时的观众和他们期待的东西非常之多。
13、《雷雨》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没办法逃离现实,不管是繁漪的想要逃离,还是鲁大海的被压迫,还是四凤的被动,都透露出现实的桎梏。哪怕是主人周朴园,也得面对众叛亲离,也没法躲开过去。
14、▣ 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命运是神秘的是强大的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命运所左右);
15、《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16、自觉看破凯撒心思的执政官凯歇斯怒火中烧。为了防止“独裁者”的出现,他劝说以正直闻名的首席执政官勃鲁托斯和他结盟,联合其他一些贵族,来解除国家的危险。
17、TNT剧院从2000年开始创作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包括《哈姆雷特》、《麦克白》、《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驯悍记》等,迄今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演出1000余场。
18、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从此,奸王使用借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一封,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
19、《李尔王》中文简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20、歌德在谈到哈姆莱特时有一个比喻:这是一棵榭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生长花盆就破碎了。在这儿,悲剧主人公就像是一个花盆,他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就像是一棵榭树。花盆的性格,就是只能种花,倘若要种树的话,那么就不能胜任,只能是树死盆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哈姆莱特如此,其余的悲剧也是如此。
21、在我看来,四大悲剧的主人公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中一点就是他们往往有性格缺陷。他们的灵魂中似乎奔涌着某一种特质的急流,或深刻的怀疑,或疯狂的爱恨,或盲目的虚荣,或强烈的权力欲,随后把自己所有的激情、意志都凝聚在这一特质之中,最终在这种单一的追求中被逼向绝境。由于缺乏理性,任由激情与冲动控制自己,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在单一的追求中有着惊人的精神力量,这种异乎常人的偏激造成了一种致命的倾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2、在《麦克白》一书中,麦克白既渴望王位,又不愿意用不当的手段来获得,终于被欲望一点点的腐蚀,最终失败。
23、莎士比亚创作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看作是带了面具的莎士比亚,而不带面具的莎士比亚除了创作悄无生息地生活着,他老了以后,一点都不关心自己的著作产权,悄然回到了老家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几百年后英国的另外一位天才则与他相反,他就是那位玩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玩进监狱的王尔德,王尔德说他靠自己的本事写作,靠自己的天才过日子,他们的创作一样的成功,但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的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