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夫卡的著作和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人知,但是在阅读卡夫卡著作时,我们往往都忍不住揣测他的内心世界,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2、③他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瘦小、郁郁寡欢,事实上,他身高82米,相貌英俊。
3、在这个房间里,卡夫卡写了《饥饿艺术家》和未完成的《城堡》。从公寓的窗子,卡夫卡可以看到他生活过的几乎所有地方。
4、工程师于是去了内政部。在那儿,人家跟他说,对,肯定是个错误,可这不是他们内政部人的错,他们是从驻伦敦使馆的秘密机构那里收到关于他的报告的。工程师让他们辟谣。人家跟他说,不,辟谣,那做不到,但保证他不会有什么事,他尽可高枕无忧。
5、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在《寻找卡夫卡》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6、英国大诗人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很卡夫卡是什么意思)。
7、但在创作《变形记》的前一年,卡夫卡在给好友普福尔的信中这样写:
8、他写:“我除了向你写那些仅仅属于我们的、属于夹在这拥挤世界中的我们的事情之外什么也不能写了。一切陌生的终究是陌生的。”(很卡夫卡是什么意思)。
9、光线也许会把人从内心的黑暗中引开。如果光征服了人,那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10、人们憎恨旧的牢房,请求转入一个新的牢房。在那里人们将开始学会憎恨这新的牢房。
11、这头牲口夺过主人手中的皮鞭来鞭打自己,意在成为主人,却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幻想,是由主人皮鞭上的一个新结产生的。
12、有些人通过指出太阳的存在来拒绝苦恼,而他则通过指出苦恼的存在来拒绝太阳。
13、他的父亲是个实用主义者,一位小资本家,勤劳聪明也功利世俗。而卡夫卡更像一位理想主义者,敏感高尚且不切实际。
14、卡夫卡并不仅是一个不喜欢办公室工作,一心扑在写作上的书呆子,事实上,他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去电影院,饶有兴趣地读科技界的各类新闻;他喜欢旅行,在水面上认识新的国家;他是游泳健将,在布拉格时,就很喜欢划船。
15、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
16、1924年,在多拉的怀里,卡夫卡与世长辞。
17、⑦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被公认为“作家们的作家”,然而他却声称卡夫卡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其身后的“每一位作家在文学上都负债于卡夫卡”。
18、余华《卡夫卡和K》:“全是赤裸裸的关于交媾的污言秽语。”
19、⑤有学者撰文称,卡夫卡是在父亲“不许顶嘴”、“我要把你像鱼一样撕碎”的“威权”中长大。36岁时,他终于鼓足勇气,借一封长信《致父亲》,将压抑和盘托出,“假如你是我的朋友、上司、叔伯、祖父甚至岳父,我会感到很幸运。惟独作为父亲,你对我来说太强大了,特别是因为我的弟弟们幼年夭折,妹妹们都比我小很多,这样,我就不得不独自承受你的头一番重击,而我又太弱,实在承受不了。”
20、人们是永远不可能坦白一切的。甚至往昔那些看上去似乎彻底坦白出来的事情,后来也显示出还有根子留在内心深处。
21、他看见自己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许多条细腿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22、多亏他在官僚世界中看到的神奇的一面,卡夫卡成功地完成了在他之前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将一种根本反诗性的材料,即极端官僚化的社会,转化为小说中伟大的诗性;将一个极其平凡的故事,即一个人无法得到被允诺的职位(这其实就是《城堡》的故事),转化为神话,转化为史诗,转化为前所未见的美。
23、赫尔曼•劳切尔以《变形记》为灵感写作了电影剧本《西瓜人》,1970年拍成了喜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卖保险的白人一早醒来变成了黑人。
24、那位布拉格的工程师被警察的严密监视所惩罚。这一惩罚召唤着并没有犯的罪,于是被人控告非法移民的工程师终于真的移民了。有惩罚,就真的有了过错。
25、《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26、卡夫卡的著作和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人知,但是在阅读卡夫卡著作时,我们往往都忍不住揣测他的内心世界,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27、美国女作家欧茨说,“卡夫卡是20世纪最佳作家之一”。
28、除非逃到这个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29、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与死神的一次遭遇中获胜,会使你强壮起来的。
30、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31、卡夫卡与密伦娜的通信始于那年4月,那时,密伦娜住在维也纳。通信持续了一年半左右。有时,一天不止一封。他们谈论文学、翻译、犹太人、婚姻、梦、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爱。
32、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33、他生前只出版了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卡夫卡的名望主要归功于逝世后才出版的三部小说:《审判》《失踪的人》和《城堡》。在这几部作品中,卡夫卡用大量篇幅准确描绘了不再理解世界的现代人身处其中的疏离感。
34、卡夫卡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犹太家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严格的男人,从小要求卡夫卡认真的学习。其实在别人看来,卡夫卡的父亲是一个做事深思熟虑,为人直爽大方的一家之主。但是由于生活对于卡夫卡父亲的刁难,造成他心理上的暴躁,从而对于家庭成员十分的严格,对于孩子也是非常的蛮横。由于小时候父亲对于卡夫卡的惩罚,造成了卡夫卡对于父亲的恐慌,从而间接的造成卡夫卡对于婚姻的恐惧。
35、“夫”的基本含义为文言发语词,如夫天地者;引申含义为文言助词,如逝者如斯夫。
36、要想深入地理解某位作家的思想,那就需要去了解其生平,包括所居住的地方、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
37、您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鸟。
38、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只为让家人尽快忘掉父亲事业崩溃带来的绝望。
39、1889年9月,他们再次搬家,住进老城广场的“分钟屋”。这是一幢16世纪的文艺复兴建筑,外墙遍布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灰泥浮雕。这里曾是药房,起名“白狮屋”,一角仍有白狮雕塑。现在的名字是“分钟屋”。
40、2005年,英国作家马克•克里克写了《卡夫卡的汤》,书中模仿了17位文坛名宿的笔法创作了一部类似烹饪的书。
41、卡夫卡曾说:“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42、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43、卡夫卡被埋葬了,但他以另一种形式在接下来的整个世纪中复活。他逝世之后,他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
44、结合了边缘人种学和多媒体艺术的卡夫卡国,以人种学描述,视觉表达,和行为表演来进行旅行探索。
45、△1917年7月初,第二次订婚时的卡夫卡与菲利斯
46、那位布拉格工程师的故事有滑稽故事、有玩笑的性质,它引人发笑。
47、若您喜欢,请转发此链接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48、正如作者村上春树前言:希望你就是卡夫卡君。的确,这种感受,包括人物的思想,文字的搭配,都使我感到我就是卡夫卡君。
49、1883年7月3日,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此。“Kafka”在捷克语中意为“寒鸦”。卡夫卡一家在“塔楼”住了两年。
50、卡夫卡的作品尤为如此,因此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种种规则,由外而内地走近他的戏剧,由表及里地理解他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