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34:是老师渊博的知识,让同学们们感受文明与希望;是老师宽广的胸怀,让大家懂得宽容与忍让;是老师慈善的目光,让你们由懦弱变得坚强。当同学们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时,是老师在你们心田播种希望;当你们取得成功一帆风顺时,是老师及时开出骄兵必败的良方。
3、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4、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意为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赞扬老师的诗句词语成语)。
5、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6、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7、这是出自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两句诗写的是对人的思念之情,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大致可以解释为春蚕(代指作者本人)直到死的时候他的丝(思念)才到了尽头蜡烛(代指作者本人)直到烧光了他的泪才流干,多指无私的精神,有很多人称赞老师用这句诗。
8、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赞扬老师的诗句词语成语)。
9、 (宫墙重仞)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10、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11、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2、相见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同样难舍难分,在这东风吹拂的天气里,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
13、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14、潜移默化:为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亦作“潜移暗化”。
1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6、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17、32:你是个聪明、有礼貌、喜欢帮老师做事的好孩子。你的动手能力很强,画画、手工都很好。你的拼音、数学练习做得不错。在庆六一演出中,你表演的节目真棒!老师和小朋友都为你鼓掌。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历,争取更大的成绩。
18、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19、15:您们无私地站着,站成一棵蒲公英,让知识的花絮大大方方地飘散四方,阳光下的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缤纷和灿烂;您正直地站着,站成一棵雪松树,让挺拔地身躯不偏不倚的接吻蓝天,风雪中的生命才因此而便得青翠而蓬勃;您高贵地站着,站成一棵风景树,让灵魂的枝叶哗啦啦的拍响节奏,成长中的幼苗才会因此而找准韵律和参照。
20、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
21、35:听,您的嗓子近似沙哑;看,您的发间又添白发;想:勾起了学生对您的回忆。又是一年9月10日教师节,祝你幸福、开心、交好运。
22、 读音:qīnglánbīngshuǐ
2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4、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25、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26、译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
2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8、 读音:liángshīzhangyǒu
29、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30、翻译:泛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诲。亦作“尊师贵道”。
31、释义: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2、苜蓿盘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3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4、默默无闻:不出名,没人知道。亦作“没没无闻”。
35、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36、3: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37、 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3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39、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40、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1、 (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42、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43、 释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4、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45、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46、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47、 (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
48、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49、翻译:极言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和吃饭都顾不上了。今多用以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
50、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51、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
5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53、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54、 老师,就像是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老师,不仅仅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55、 释义: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56、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57、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58、感恩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的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她给我们的爱,轻轻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
59、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60、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61、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2、25:今日适逢周老师正好双休,节日祝福一篓,请您务必接收,开心快乐不走,吉祥如意临头,没事常开笑口,生活平坦无沟。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63、 教师与画家个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64、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65、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66、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亦作“和蔼近人”。
67、图文素材整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8、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69、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70、 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71、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72、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73、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二字的老师。
74、翻译: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亦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75、 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76、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77、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备至。
78、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79、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