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洋老师的课程: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出自老子的名言)。
2、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6、出自《老子》。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三章。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孔武有力的人;能够克服自身弱点、战胜自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强者。此言战胜自己、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是最难的事,意在劝人加强自身修养。
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11、 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2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23、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24、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25、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2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29、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32、经典名著中的60个金句,不知不觉提高你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33、 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34、《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5、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3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0、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41、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2、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
4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4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4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9、 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50、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5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8、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5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61、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
62、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63、其實,敗寇固然灰頭土臉,成王又何嘗得半日安生?從此權力欲無限膨脹非我不足以治天下,為抓住手中權力,路越走越險、招越出越惡,終使生靈塗炭億民倒懸。
64、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5、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6、《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67、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68、(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69、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人生是不可逆转的,世间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不能一味的固执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7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2、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74、(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7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7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8、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0、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8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82、大意: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其实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做不好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煎烹小鱼。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运用这些道理,并不是听过之后我们就懂了,而是践行,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的懂得这个道理。
8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85、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86、大意:不自我称赞,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简单来理解,就是我们如果不将别人当成敌人,与他相争的话,那么天下便没有人能够跟我们相争了。
87、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8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9、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保持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90、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91、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92、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9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95、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9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