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2、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3、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戳此)
4、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5、分析:A.乐景写哀请,反衬B.上下句内容反了。
6、小嘉:我觉得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7、2018学年顺德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戳此)
8、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9、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装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10、(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1、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12、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3、(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14、答:CE(C以静写动,借静衬动有误,应为动静结合E郑谷诗并不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15、福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语文(戳此)
16、(2)思念家乡(1分)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1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