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陶渊明的诗风)。
2、按照《诗品》的说法,自西晋末年以来,以迄东晋,玄言诗流行,它的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恰恰和崇尚骈俪辞藻的风气相反。在这段时期中,虽有郭璞、刘琨以至东晋末期安帝义熙年间(即陶渊明的主要活动时代)谢混等人的创作特出流俗,但只是少数人的现象,未能形成风气;直至谢灵运出来,风气才大变,钟嵘认为他的成就可以上接陆机、曹植(刘琨、郭璞的诗,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很华美,但比当时流行的玄言诗已算是很有文采的了)。
3、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4、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义熙十一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元嘉四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5、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6、答:“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其次,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曹操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短歌行》等诗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再次,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7、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8、(最新试题)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9、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索,如“种豆南山下”、“秋菊有佳色”等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十分精辟。
11、之于“固穷”,这也该是陶渊明“任真”性情的诠释之一。一般而言,人须满足生存需要才会进一步地要求精神富足,而陶潜却脱离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生存阶层,甘愿饥寒交迫去保持人格、实现真我。陶潜曾写《咏贫士》七首,除第一首总起外,后六首均是书写我国历史上甘居贫困的亮节修身之士。困窘如斯,他终是在古往今来的“贫士”身上找到了慰藉和理解。叶嘉莹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写一生清逸,开一代诗风,陶渊明,无愧于引无数后人竟折腰。
12、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13、禅宗说境界有三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陶潜经历了一个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或已是到了第三境。
14、诗人笔下难免雕琢推敲,就是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然陶诗独独跳脱修饰造作,以朴素、自然、真淳,一切自然而然、平静恬淡,为时人所不及。
15、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体,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而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像一阵清凉之风吹入文坛,刺激着涛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16、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还有一位是刘坤,他是今河北无极人,记载他年少有志非常的有抱负,平时也喜欢交朋友,但是做事风格有点浮夸,他36岁是为并州刺史抗击匈奴汉国刘渊军队,然后刘渊的军队就把他的父母给杀害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开始一心想报国,拯救国家,他现存的一首在任州参军的时候在对抗敌人时写的,当时全闹饥荒,人们都没有食物可吃,最后士兵人数不足2万,道路断塞,就还剩了1000多人,然后拐弯去了晋阳,在当时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他用血泪写下了他的顽强意志和愤怒的情绪,但是他的诗永远都是,内容积极向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心保国的雄心壮志,也激发了士兵们的雄心壮志,
18、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
19、陶诗中凡俗农事、田园风光以及那恬淡的心境,都是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概括,表现出了韵味的含蓄与隽永。
20、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21、李白天才纵逸,其诗不拘格律,如长江大河一泻万里;又性嗜酒,创作有大量任情适性、排遣苦闷的饮酒诗,更因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夸张叙述,“多率尔之作”“语不甚择”“语多率然而成者”,几乎是世人对李白创作态度的基本认识。
2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而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且将诗和赋分开,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十二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的《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和《文选》则对文体有着十分系统的区分和深入的讨论。
23、正可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4、正因为人们总是在欣赏李诗的奇特想象与夸饰性语词,忽略了背后主旨,觉得它们易读易懂,故而直到南宋末年,始有杨齐贤第一次为李诗作注,元、明、清三代注李诗者亦仅寥寥三四家。这既与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也与李诗的诗史地位严重不符。
25、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26、左思的诗今存14首,但艺术成就都很高,在西晋诗坛上位居榜首,首先他的诗歌表达了想要为祖国成立一番大事业,然后自己就隐退,他家世儒学,他的立身之道主要是儒家的入世思想,出生微寒但因为他的妹妹在皇宫有职位,使他觉得有了施展抱负的机遇,东吴卫平,国家也没有统他觉得自己可以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他满怀抱负,对自己也非常的有信心。
27、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
28、有一些事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离骚中屈原当对现实不满的时候,就幻想神游天界,而远游中更直接的语言表述,如杯时俗之破恶兮,江清雪而远游,闻赤松之清晨曦,愿乘风乎遗则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的游仙诗。郭璞的有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一类是,坎凛咏怀非列先之趣也另一类内容则是,承继传统求仙长生之主题。
29、今存李诗中的诸多异文,同样表明李白诗歌创作态度审慎。古人别集由于版刻传抄不一及错简讹脱而致文字殊异者屡见不鲜,但李白别集中的异文,多数都不是简单的字词差异,而是一句甚至接连几句的根本不同。如《月下独酌》“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两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三个版本根本不同。这绝不是传播导致的差异,而是诗人前后修改的结果,既体现他审慎的创作态度,亦表明其诗歌创作更注重心意表达,而不是字词精练,是要把自己处于波动状态的最真实的想法展现给读者。
30、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崭新的内容和淳厚自然的风格,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出现在当时玄风弥漫、令人窒息的诗坛上,这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31、由于他是身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阶段的杰出作家,在那时候社会发展门阀士族规章制度的限定是十分比较严重的,这就促使出生于庶族的他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挤兑和打击。即便是到二十九岁时当官,也只是都仅仅一些名存实亡的小官。因而陶渊明的这类“大济苍生”的豪情壮志要想获得完成,就必然是重重困难了。但是陶渊明却拥有一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这就促使身处官运的他在应对达官显贵时觉得身心疲惫。在遭受重重的打击以后,陶渊明就决策在他四十一岁时罢官隐居,以此外一种不与凡俗狼狈为奸的性格走完自身的此生。
32、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33、(最终新试题)2022届高三金太阳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0)
34、陶渊明的诗歌以平淡自然见长,却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豪放之作。请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35、(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6、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尤其是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37、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38、外枯便是表面层看上去是没什么颜色很瘦骨嶙峋的,就如刚历经严冬的花草树木,全部看上去全是凋谢的,没什么一点儿活力,一点儿翠绿色的活力。
39、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雕琢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到了梁陈时期,钟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从唐以后,陶渊明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广的影响。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从两方面言之。
40、前两联(首联、颔联)多用对比,将往日艰苦而豪迈的军旅生活与现实悠闲却失落的居家生活对比,体现内心痛彻激烈之情。
41、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42、四句则写诗人漫步郊野之所见所感。在和煦的春风中,杨柳依依不舍,摇曳起舞。青山如画,打消了“我“红尘俗念。诗人在郊外感受到的轻松豁达和自由散漫,尽在此”散“”澹“二字,意蕴含蓄而旨趣幽远。
43、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从尚质朴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44、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陆机、潘岳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45、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46、真正的隐居生活:义熙元年,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渊明作《归去来兮辞》,挂印辞官,以果敢决然的态度,毅然放弃官场的生活,这种果敢决然是后世众多羡慕者和想效法者做不到的,这正是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的重要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