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3、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4、《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举例子和作比较的区别)。
5、活动化的教学,比单一的师生对话教学,效果要好。这节课,孩子们学习的兴致非常高,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了。语文学习,不再是少数优等生与老师的对话,而是饶有趣味的活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成果来汇报,所以很有成功感。
6、 六年级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微课视频+知识点
7、师:不要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找资料,考证一番!
8、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2分)
9、 作用:分类别,可以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10、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11、(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12、课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条理清楚地介绍了它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其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眼前。
13、“明显的方式比较强烈,好像一阵急风猛雨,逼得读者没法子不立刻感受。含蓄的方式比较柔和,好像风中的柳丝或者月光下的池塘,读者要慢慢滴凝想,才能辨出它的情味来。”
14、 六年级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微课视频+知识点
15、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16、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17、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18、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更加聚焦的目标指向,围绕习作要素,我们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取舍,力求一课一得。
19、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20、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21、武圣(关羽)草圣(张旭)茶圣(陆羽)兵圣(孙武)
22、诗歌与抒情是分不开的。第三十讲提到了两种抒情方式:明显的方式和含蓄的方式。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把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和本书的解读基本一致。
2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24、C.衰草(shuāi)草长莺飞(yīng)窥见(kuī)纬度(wěi)
25、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26、 作用:使事物的特点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27、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28、生:因为牙齿的区别,决定了后面写到的鲸进食和呼吸的区别。
29、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30、一是勾画重点语句。读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本领是快速从中提取信息。毫无疑问,勾画重点语句,是提取信息的好办法,也应该成为所有孩子掌握的阅读本领。所以,我开篇就设计了这么一项活动。尽管孩子们觉得有点突兀,但还是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接下来,再给几篇类似的文章,孩子们独立试一试这个办法,效果一定更理想。
3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种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有涉及)
32、 六年级语文习作二《多彩的活动》微课视频+知识点
33、四肢轻快、温柔可爱、乖巧驯良、活蹦乱跳、小巧玲珑、身姿矫健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5、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36、C(A项是经度差异、B项是古今差异、D项是高下差异。)
37、 凡研必有所学,凡学必有所思。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
38、“弓背,短腿,细长尾;利齿,尖嘴,洞里睡。”有趣的谜语开启了一堂课。刘老师以谜语开头,出示“鼠”字,强调“鼠”的书写,并让学生谈谈对小松鼠的印象,循序渐进,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文,有趣、轻松、形象生动,极大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继而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松鼠相关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单。在默读课文中,学生进一步思考刘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将五个方面的内容做好批注并分享交流。文章的学习要想更准确还需要我们借助资料去分析理解。此时刘老师引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松鼠的描写,回顾本单元说明文学习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运用的说明方法,那文中对松鼠的外形是如何描写的呢?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与百科全书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描写的不同,同学们在刘老师引导中发现了不同说明文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或而准确具体,或而生动有趣,但都能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39、 六年级语文第8课《灯光》微课视频+知识点
40、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