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2、朝益暮习: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
3、品学兼优、诠才末学、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
4、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5、悬梁刺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打瞌睡。形容刻苦发奋读书学习。
6、要想把这本书吃透,没点儿孔夫子韦编三绝的精神还不行!
7、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表示读书的成语)。
8、由于匡衡孜孜以读,终于成为西汉经学大师,官至丞相。
9、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10、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11、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12、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13、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4、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15、出处: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开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16、“挂角”指的是隋朝的李密。李密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没有时间读书,于是,他每天去放牛,都把要读的书装在书包里,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就这样,李密长大后也是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17、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8、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19、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20、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21、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22、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3、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24、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5、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
26、学而不厌:厌,满足。勤奋好学,达到不知满足的地步。形容十分好学。
27、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28、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29、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一场:“小生在这试官之中无有亲戚朋友,又无钱打点,便名落孙山之外。”
30、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