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傍晚,老头儿跟每天一样,从城里回来。他终于买来了那只青铜的公牛。本来今天应该很高兴,可是他刚才又碰上了那个年轻的父亲。老头儿后悔没再跟那个年轻的父亲说说。
2、……不过,我现在手头没有稿子。近日正在修改一个中篇,很费力,已经答应先给《十月》看了。何时改好,还难说,最近又有许多其它的事。
3、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他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已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4、我这里把史铁生的创作与卡夫卡作对比不是偶然的、局部的,而是整体的,即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写作的特点是从生命的真实体验出发,是一种活生生的“在场”写作,一种生命的燃烧过程。卡夫卡说,在被现实“鞭打”了之后:“上帝不让我写,但我偏要写!”因为他心中撑着的那个“庞大的世界”,不通过文学的途径把它引发出来,它就要“炸裂”了!铁生呢?他真切地感受到“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心流遭遇的黑夜更是辽阔无边。”
5、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6、我更愿意把它按照音乐性来看,觉得它是文字化了的交响乐。(史铁生的资料100字)。
7、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8、史铁生不是天生的残疾,他也是有过健全的身体的人,他也是曾经受到过上帝宠爱的人,但是上帝不是永远都着顾他的,在他21岁正在延安插队时,一场大病(脉管炎)使他的双腿瘫痪,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就只能在轮椅上。
9、如果大家了解我国文学史的话就应该认识一位作家,名字叫史铁生。他在2010年的12月31号去世。我国文学史的一名重要的作家离我们而去。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史铁生这位的作家。
10、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1、1983年8月,史铁生(前)与本文作者摄于北京国子监。(史铁生的资料100字)。
12、(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附中,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卓越作家。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进行创作,用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将他与命运不懈地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
13、……铁生逝世近六年了,不仅他的著作一版再版,怀念他的文集也出版了好几部,足见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我留意到,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史铁生精选珍藏文集》中,有一本谈话、书信集《史铁生的日子》。收入此集的书信共四十三封,而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只有致王安忆的两封。他在1983年3月30日致王安忆的信中写道:“坦白说,《清平湾》是受汪曾祺的影响。我喜欢他的作品,主要是他的语言。”冥冥之中,我感到一种缘份,为找汪曾祺的信札,竟找到了铁生的两封旧信。而铁生的信札出现之后,曾祺先生的另三封信也终于找到了。而我与铁生的结识,也正是缘于他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4、《我的丁一之旅》,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体合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
15、三十日下午,因为阿姨不在,我要去医院接哥哥回家。准备出发的时候,收到了他的短信,让我买几个包子过去,他透析时吃。那天出奇的冷,风一下就能把人吹透,直吹到骨头里。透析室里,他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时间还早,我拿出包子,他不想吃,没有一点胃口。我们就聊天,他让我坐在他床边。我们瞎聊,聊我,聊我儿子小水,聊家里的琐事。他觉得有点头疼,我说今天特冷,是不是又感冒了。就给他捏捏头,揉揉肩,我们继续聊。想想有好久我们兄妹俩没有这么踏实地聊天了。
16、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数百万字的作品,他给与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史铁生永远是广大读者心灵的朋友。
17、 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本属正当。但这差距却无从固定,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然这并非坏事,这正是经济学所赞美的那只市场的无形之手。可这只手,一旦显形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一旦与认钱不认货的媒体相得益彰,事情就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只要广告深入人心,东西好坏倒不要紧了,好也未必就卖得好,不好也未必就卖不好。媒体和广告沆瀣一气,大约是经济学未及引入的一个——几乎没有底线的——参数。是呀,倘那无形或有形的手也成了商品,又靠谁来调节它呢?价格既已不认价值这门亲,价值感孤苦无靠去拜倒在价格门下,也就不是什么难解的题。而这逻辑,一旦以“更高、更快、更强”的气势,超越经济,走进社会各个领域,耳边常闻的关键词就只有利润、码洋、票房和收视率了。另有四个词在悄声附和:房子、车子、股市、化疗。此即执迷。
18、不久,哥哥走路越来越费劲了,他动不动就发脾气。看见他把鸡蛋羹一下扔向屋顶、把床单撕成一条一条,我吓得已经不会哭了,只是大气不出地看着,盼着这一天赶紧过去。可是又怕明天还会发生什么。我亲眼看见他把一整瓶药一口吞下,然后疼得在床上打滚,看见他一把摸向电源,全院电灯瞬间熄灭,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和绝望。这种日子经常发生。但也有时候哥哥的情绪会变得很好,也许是暂时忘了病,他会高兴地和我玩儿,使劲地捏我、咯吱我,讲鬼故事吓我。我们俩一起在床上打滚,我夸张地叫唤。只有这时候,爸爸和奶奶才会露出笑脸。不久,他住进了友谊医院。
19、笔者曾经读过一篇资料,说根据科学推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只利用和开发出他(她)的全部生命能量的10%,其他90%的潜能都因没有遇到恰当的机遇或处境而白白埋没了!我们常常看到高难度的芭蕾动作、绝美歌唱、体育竞技或惊险杂技等等赞叹不已,慨叹自己天生缺乏那个禀赋。其实我们常人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少儿时如迫于父母意志也进了那些舞校、体校、音校,也会在教练或学校的威严强令下流着眼泪练就那些功夫。人有天生的惰性,只有生命受到威胁或命运遭遇袭击时才会爆发出生命的深层能量进行自救,所以古训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说。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放出强光,往往创造出奇迹来。
20、 大凡能人,都嫌弃宿命,反对宿命。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那你就得承认局限。承认局限,大家都不反对,但那就是承认宿命呵。承认它并不等于放弃你的自由意志。浪漫点儿说就是:对舞蹈说是,然后自由地跳。这逻辑可以引申到一切领域。
21、都不要分?放下一切,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总不会指着什么都潇洒地说一声“放下”,就算有了佛性吧?当然,万事都不往心里去可以是你的选择,你的自由,但人间的事绝不可以是这样,也从来没这样过。举几个例子吧:是执着于教育的人教会了你读书,包括读经。是执着于种田的人保障着众人的温饱,你才有余力说“放下”。惟因有了执着于交通事业的人,老友们才得聚来一处喝茶。若无各门各类的执着者,咱这会儿还在钻木取火呢,还是连钻木取火也已经放下?
22、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23、老傻瓜,谁又会听你的呢?人们要么不把这当成什么大事,要么倒说你是悲观主义。王八蛋主义!你要是说“为了别给社会增加负担”,有些人倒会同意,可是,“社会负担”这句话对残废人来说是多大的负担呀!最好是别给社会增加负担,也别让一个人总是觉着自己是个负担。人来一世可不是为了当别人的负担的。有些事是避免不了的。半路残废的事就没办法。可有些能避免的事干嘛也不去避免呢?老说什么人道不人道的,让一个孩子来倒几十年霉就是人道?人们也不知都怎么了,就顾不上为那个孩子的一辈子多想想。我可不觉着那是乐观主义。王八蛋主义。我说那是造孽……可话又说回来了,老傻瓜,谁听你的呢?老头儿一路走一路想,又觉着还不如忘了这件事的好。
24、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5、(高考)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26、2006年到2008年期间,我曾在地坛公园对面的青年湖公园上班。那时候每天走路去安定门地铁都要路过地坛公园西门。在那时候的我看来,地坛公园虽然很近却并不亲近。印象中的地坛空旷又萧条,没有天坛公园里雄伟的祈年殿和神秘的回音壁,更不会因为什么被拍照到明信片上,代表着北京介绍给世界各地的人。但在《我与地坛》里,我看到了另一个地坛。
27、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8、濛濛的细雨,零零碎碎地从早晨一直下到了傍晚。这会儿,起了一点风,有些凉了。快要到秋天了。
29、?订阅2021年全年报纸,截图发公号后台,随机赠送40周年文创一份。
30、史铁生原来身体健康、结实、英俊。不幸,正当青春焕发之时罹疾,从此与轮椅为伴。不想未到知天命之年,又患尿毒症,可谓雪上加霜。然而他以顽强的毅力,夺得了一个甲子的年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他更以超强的智慧,独辟蹊径,把苦难变为深厚的精神资源,为中国当代文学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31、哥哥走路越来越费劲了,他动不动就发脾气。看见他把鸡蛋羹一下扔向屋顶、把床单撕成一条一条
32、傍晚的北京除了堵车还是堵车,救护车慢得让人不知所措。车上的他情况越来越糟,我和希米轮流和他说话,他已经基本上不反应了。到医院后的一系列检查结果让我和希米绝望了。他多少次从死亡手里挣脱出来,这次真的不行吗?
33、在这一乐章中,它的开头儿很平淡,开门见山,很符合北方人的性格。
34、那些年文化和娱乐的活动很少,所以看电影成了人们期盼的事,交道口电影院离我家不远,有时,我会花几毛钱买两张电影票,然后他摇着轮椅,我在旁边跟着。电影院门口是高高的台阶,我找工作人员把旁门打开,他把轮椅停在角落里,就坐在轮椅上看,看完我们一路聊着电影的内容回家。这一段时间,我和哥哥经常交流,他心平气和地给我讲好多事,我觉得他说的都对。有一阵儿,他尝试着给一个工艺美术厂画彩蛋,我负责把鸭蛋抽成空壳,一开始总也弄不好,后来我发现先注射进去一点清水,然后使劲摇,把蛋黄和蛋清摇散,很快一个完整的鸭蛋壳就弄好了,他夸我弄得不错。后来,妈妈为了让他开阔眼界,买了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俩一起兴奋地跟着电视学英语,看“动物世界”。他最爱看体育节目,我也不懂装懂地跟着看,有时候遇到激烈的比赛,他会看得很紧张,我们一起跟着比赛着急,会为比赛结果高兴,也会为比赛结果惋惜。不爱运动的我至今爱看体育节目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35、……1987年,徐晓曾在《我的朋友史铁生》一文中写道:“丁玲曾经邀请他和几个青年作家到家里座谈,由于对名人的敬,也由于对名人的畏,他拒绝了。后来,丁玲的秘书张凤珠同志又一次邀请,他才答应去。过了没多久,丁玲去世了,他用一张白纸写了挽词来表示自己对这位文坛前辈的悼念。他对我来说: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引自徐晓著《半生为人》,中信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我不知道史铁生是否拒绝过丁玲的一次邀请,但从他给的我信看,他是真诚地接受了丁玲的邀请的。丁玲、冯牧两位文坛前辈和史铁生已相继离开了我们,无疑,他们在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座纪念碑。
36、在这期间他看了好多书,还自学了英语,后来又到街道工厂去干活。我去过他工作的街道小工厂,他管它叫小作坊。是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十几个大爷大妈每天在这里往一些旧式家具上画山水画仕女,仕女的脸美不美关键要看哥哥怎么画,他负责画脸,用他们的行话叫开眉眼。有时候,他摇着轮椅从工厂下班回来,会神秘地冲我伸过来一个拳头:猜,是什么。然后还没等我回答就张开手,是五块钱,是他领到工资给我的零花钱。
37、前几年我一直在看古代文人写的散文,印象最深刻的有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和韩愈的《祭十二郎》。《石钟山记》喜欢自然是因为苏轼行文的酣畅和他在文末得出的结论境界;《祭十二郎》喜欢则是因为韩愈在给侄子写祭文时所流露的真情实感。不在乎用词,不在乎行文结构,完全是一鼓作气发自真心地痛写在纸上,让读者隔着几百年还能感受到的好文。
38、仕女的脸美不美关键要看哥哥怎么画,他负责画脸,用他们的行话叫开眉眼
39、(小学语文)1-6年级看拼音写词语练习汇总
40、1983年8月11日,史铁生(右)与本文作者畅谈。
41、因此,对于他“写作却是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的黑暗中问路”。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他的“写作之夜”的最清楚的解释了。而“写作之夜”的提出意味着史铁生已经触及到文学创作的真谛,从而摆脱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普遍失语状态,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是一个重要的原创性成果。
42、 本题要求思考”执着与放下”,立意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思考“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需要执着些什么,又需放下些什么。
43、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后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曾是学校的80米跨栏冠军,那时,他的偶像是刘易斯。史铁生曾说过,他最爱的是田径,其次才是文学。
44、1月4日,是史铁生67岁生日,8年前他离开了挚爱他的家人和读者。史铁生的妹妹史岚写的这篇回忆文章中,有常人的绝望和对命运的惋惜。读完这篇平实中蕴含深情的文章,细节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那些画面历历在目,让人既感动于妹妹对哥哥的深情怀念,又慨叹这一家人频频遭受的苦难和在苦难中不变的温情。命运总是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巨大转弯,惟愿饱受苦难的人们在天堂,可一切安然。
45、他扛着那根烫满了小窟窿眼儿的竹竿,躬着腰,蹒跚地走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开阔的田野、错落的农舍和工厂的楼房、路边的水车、还有远处黑色的林带,都蒙在无边的细雨中。他回家去。竹竿上只剩了一只小风车儿,静静地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他就靠卖这小风车儿为生。
46、……《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发表在《青年文学》1983年第一期上。没过多久,我就听d组副书记兼《文艺报》主编冯牧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一次大会上高度评价这篇小说,并兴奋地预言:“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的‘打头’作品有了!”他还在当年第六期《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愿史铁生健步前进》的文章。这个富有诗意的标题,给了我启迪,促使我想到,假如能帮史铁生治愈瘫痪的下肢,摆脱忧患艰难的生活困境,他该写出多少好小说呀!恰好,我作为《新观察》杂志的记者,应邀到由团中央召开的全国自学成才青年代表大会上采访,结识了一位在四川治愈了为数众多的疑难瘫痪病人的徐大夫,而这位自学成才的大夫会后留了下来,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进修,并参加了对张海迪的会诊。当我和青年作家晓剑等几个文友说起想请这位也是双腿残疾的徐大夫给史铁生治一治病时,都说应该帮这个忙。那些日子,因我正忙着组有关张海迪的稿子,所以一时间未顾得上去联系已名扬京城的徐大夫。不料,一天上午,杂志社的狭窄小院里,忽然驶进一辆手摇轮椅。传达室的陈大姐喊我:“他是来找你的。”呵,不用问,他定然是史铁生!
47、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是一支洋歌儿。
48、人们都知道这个卖风车儿的老头儿,知道他的腿是假的,木头做的。人们都知道他的歌谣。“跑呀跑,转呀转,小风车儿,变呀变。”是他胡诌出来的。他很会招引孩子,——得把小风车儿卖出去。
49、“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
50、欢迎分享,以文会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51、其实我是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我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是由谁保持的,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譬如说男子跳远纪录是由比蒙保持的,二十年了还没有人能破;不过这事不大公平,比蒙是在地处高原的墨西哥城跳出这八米九零的,而刘易斯在平原跳出的八米七二事实上比前者还要伟大,但却不能算世界纪录。这些纪录是我顺便记住的,田径运动的魅力不在于纪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但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从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比任何舞蹈都好看,任何舞蹈跟它比起来都显得矫揉造作甚至故弄玄虚。也许是我见过的舞蹈太少了。而你看刘易斯或者摩西跑起来,你会觉得他们是从人的原始中跑来,跑向无休止的人的未来,全身如风似水般滚动的肌肤就是最自然的舞蹈和最自由的歌。
52、不远处,是一条铁路。穿着雨衣的检路工在高高的路基上走着,不时传来铁锤敲打路轨的“叮当”声。老头儿站住。他知道,在那铁轨的遥远的尽头,是他的故乡……
53、第二小节:写“我”母亲当年每天送“我”去地坛,和她去世后地坛给我的抚慰。
54、 明白的人个个都相似,糊涂的人各有各的糊涂。为了追求人生的高度,有的执着于虚幻的妄念,有的放下了肩上的责任,不曾纠结的必是智者。执着与放下虽境界相反,但目标却一致。该执着时执着,自有人生的高度;该放下时放下,自有人生的自在。
55、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56、妈妈终于能回京探亲了,那时候还是“文革”期间,她的单位归军宣队领导,他们一直不放她回京。我后来听妈妈的同事金姨和刘叔叔说,那时候妈妈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心里着急又没有办法,经常一个人哭。有时候她不见了,他们就漫山遍野地找,最后总能在某处草丛中或老树下听见她号啕的声音。直到我也当了母亲,才真真正正地理解了她的痛。
57、二0一0年最后的深夜,救护车在寒风中呼啸着开路,家里的车、朋友们的车闪着灯,鸣着笛一路跟随,朝阳医院、宣武医院、武警医院,这仪式不是告别,是送行。去往天堂的路不再拥堵,上路时有亲人朋友们相送,他不会寂寞,到了那里有爸爸妈妈迎接,他也不会孤单。我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分别,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
58、史铁生走了,他留下的大善大爱、充满智慧、哲理和真情的文字,依旧被千千万万读者反复阅读回味,从中获取心灵的滋养。
59、在读者心中,史铁生及其的作品,是陪伴他们精神成长的食粮,令大众对作家这个职业有了更多尊重和认同,他是曾经“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青年人,是在地坛里无数次叹息的彷徨者,是多年孤独的思考者,是对母亲抱着悔恨却再也无力挽回的儿子,更是“用生命书写生命”,用文字照亮我们幽暗内心的作家。
60、史铁生走了六年了,我们深信,有很多读者同我们一样,经由他的文字而亲近他,感谢他,并时不时地在心里想念他。在史铁生去世六周年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史铁生作品全编》面世之际,我们编选几篇文章,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史铁生……
61、《文汇读书周报》第1646号第二版“特稿”
62、离规定的透析时间还有几分钟的时候,他有点受不了了,只好提前结束回家。一路上我和司机搭话,他不吭声。我心里打鼓,知道又是哪儿不对了,是感冒还是什么,恐怕又要难受几天。刚到家就发现情况不好,希米还没回来。我问哥哥,是不是应该去医院。他当时还非常清醒,让我叫了1还嘱咐我如果他会神志不清,我应该怎么和大夫说。
63、可这孩子的事挺明白。他还什么都不懂呢,让他去吧,那是爱他。给他做件好看的衣裳……
64、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出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65、在他30岁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因为急性肾损伤,他患上了尿毒症,这个病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入土。最后他在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而死,距离他的60岁的生日只差4天。
66、远远地看见了一片灯光。他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路是通向他的小屋的,另一条通向那所产院。老头儿又想起了那个倒霉的孩子。
67、记得那时候只要我在家,帮他上下轮椅肯定是我的事,他说我是弄得最好的。妈妈常常看着我们俩说:你以后就当哥哥的腿吧。是的,那时只要他一声喊,我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帮他。十来岁的我没有好好想将来,只求别再出事。
68、蒋楚婷 jct@whb.cn 朱自奋 zzf@whb.cn
69、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70、史铁生先生的作品直至今日都一直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在这个流量和娱乐时代仍然是众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71、于是,史铁生成了独行侠,在茫茫旷野中试图走出自己的路。这是一条很难走通的路。众所周知,创作恰恰是需要想象和思考的充分自由的,连马克思都提倡这一原则。1848年他的亲密朋友海涅瘫痪后,与马克思来往最多的德国诗人是弗拉里格拉特,他从英国频频写信给德国的恩格斯,一再告诫恩格斯要让这位诗人“自由歌唱”。其实岂止诗歌,整个文学艺术创作都需要自由。这也是几千年来人类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之后得出的结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看作是这一结论的反应。在现代主义思潮中觉醒的史铁生,明确地指出:“艺术没有什么理论原则可以概括它,指引它。”每个作家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知识积累等等各不相同,怎么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模子来要求他,束缚他呢?作家、艺术家都是以个性显示其特点的,尊重个性、保护个性是保证文艺多样性的前提。因此史铁生十分强调“异端的权利”,指出:“异端的权利不能剥夺是普遍的原则。”因为真理在开始阶段往往是孤独的,它只被个别或少数人所认识、所坚持。
72、小风车儿像一团红色的雾,在他白发苍苍的头顶上。空旷的田野上空,光是飘着雨。
73、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