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为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
2、下列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3、(26)(33)(34)尤炜.《咏雪》细读三则(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1(10):(咏雪拼音版)。
4、 (咏雪拼音版)。
5、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扩展资料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6、(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该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哪些要素。
8、(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9、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在下面。
10、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微课+知识点+练习
11、(注:上面的教学简案在教学实施中要依据学情做动态调整。)
12、相关论文推荐:《<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形象特征》(曹楚悦《文学教育》2018年02期)等。
13、问题1:从“欣然”到“大笑乐”,谢太傅的情绪在咏雪的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他为何“大笑乐”呢?
14、(2)诵读课文,在文本母体及历史文化语境的联系中品析“言语”(骤、纷纷、欣然,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结尾句)。
15、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16、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17、八年级上册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18、(示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9、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微课+知识点+练习
20、(答案)南朝宋;刘义庆;汉末至东晋。志人;笔记。
21、“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22、《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3、文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4、(1)通过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确定文章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25、 柳絮( ) 无奕( ) 王凝之( ) 谢道韫( )
26、独立完成第10题,整理文言文知识,核对答案,不会的小窗口问答,完成之后进行下一个学习环节。
27、即jí公gōng大dà兄xiōng无wú奕yì女nǚ,左zuǒ将jiāng军jūn王wáng凝níng之zhī妻qī也yě。
28、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________因:________
29、结合《咏雪》笔记体的体式特征(文本解读综述中已分析),如何在“言”“文”“章”“道”一体四面的价值框架内进行教学呢?
30、《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32、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临川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十月天》微课+知识点+练习
3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公从笑”时“公”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35、学生任务:自读课文,借助教材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时,把不认识的字注音,画出不理解的词。《咏雪》七十一字,比较容易懂,预计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读课文,能够达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时巡视,归纳记录学习难点与问题,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36、
3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8、 总之,要明确《咏雪》的功能定位,引导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咏雪》的教学要跳出教材整体概括式“阅读导引”的限制,抛弃“定论”,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阅读系统。作为在初中教材中只出现一次的经典,最好能由单篇文章的学习带动《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
39、(1)通过朗读,你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