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瓦解,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变时代。他的作品时代背景,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他大胆批判封建制度黑暗和残酷,表达新兴资产阶级愿望。
2、祈祷,唱歌,说些过去的故事,笑看那些金翅蝴蝶……
3、几年前,在我的一篇“用大爱做小事——《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中引用过这首诗。“到监牢去”意味着“我要接受和宽容我为之工作的体制与自己的失败和不足”这里有一种明知“不完美”而为之的悲怆。既然痛苦无法避免——幸福是追求完美,但现实终究是不完美的,人总是追求幸福的,于是总会矛盾,总会痛苦。那么,就选择如何对待痛苦吧。
4、作为神剧,怎能没有对各种文化经典的穿插引用呢?(我们如何评价莎士比亚)。
5、曾有读者问:“如果宇宙飞船邀您去太空,但只能带一本书去,您会选您的武侠小说吗?如果会的话,您会选哪一本呢?”
6、乔治·斯坦纳的另外一个观点是,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英格兰拥有高水准的剧院和观众。年迈的伊丽莎白女王是戏剧爱好者,据谈铮介绍,1594年时,伊丽莎白手下的宫内大臣组成了一个“宫内大臣剧团”。莎士比亚当时成了这个剧团的剧作家,他也是个演员、股东。剧团也为普通观众演出。
7、 这是莎士比亚人生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幸运!
8、鄙人至今已看过472种莎剧,并购买了4种莎剧全集。
9、 第三个例子,第二幕第二场,哈姆雷特慨叹:“人类,多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无穷的能力!仪容举止是多么的文雅、端庄!在行为上,是那么的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又是那么的像一尊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尘埃里的精华算得了什么呢?”(傅译)(我们如何评价莎士比亚)。
10、TheTragedyofOthello,theMoorofVenice
11、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创作后期,主题与早期创作有些相似之处,又再次体现和解、和谐和宽恕的人文主义精神。
12、▲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13、有意思的是,拜伦经常在雪莱面前批评莎士比亚,可他不是真的对莎士比亚有多大的意见,而是想引诱他的朋友雪莱为莎士比亚做辩护。这样一种爱戴方式蛮有意思。(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文中所提及的“雅典的泰门”、“科利奥兰纳斯”“哈姆雷特”等,均为莎士比亚笔下的作品和人物,可见拜伦对莎士比亚的爱戴和推崇)
14、图片来源:部分由傅光明摄影并提供以及选自《戏梦一莎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5、▲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的莎士比亚纪念像
16、 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德镇的圣三一教堂,因为埋葬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教堂之一。每年有25万游客来这里,拜谒这位“埃文河畔的吟游诗人”。教堂记事簿是记录莎士比亚受洗和埋葬的唯一文献证据,受洗记录用拉丁文:1564年4月26日,约翰尼斯·莎士比亚之子。埋葬记录用英文:1616年4月25日,威尔·莎士比亚先生。由此可见,诗人出生时拉丁文还是英格兰的通用语言。到诗人去世,大不列颠已是英语的世界。
17、上海话版很吸引人啊,有跳脱的感觉又接地气,期待~~~
18、 莎士比亚亦不例外,当他刚从外省乡下的斯特拉福德小镇“漂”到帝都伦敦搞“文创”时,那儿的舞台早已经开始轮流上演大量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剧本手稿。众口难调,有的观众每周想听一段《特洛伊传奇》;有的观众则对《恺撒大将之死》百听不厌;根据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改编的故事总能吸引观众;还有观众对从传说中的亚瑟王直到亨利王室而演绎出的大量历史剧十分着迷。总之,连伦敦的学徒都能对许多惨绝的悲剧、欢快的意大利传奇,以及惊险的西班牙航海记,津津乐道。所有这些历史剧和传奇剧,上演之前都或多或少经过剧作家的改编、加工,等剧本手稿到了舞台提词人的手里,往往已是又脏又破。时至今日,已经没人说得出谁是这些历史剧和传奇剧的第一作者。长期以来,它们都属于剧院的财产。不仅如此,许多后起之秀又会进行增删、修改,或二度编剧,时而插进一段话,植入一首歌,或干脆添加一整场戏,因而对这种多人合作的剧本,任何人都无法提出版权要求。好在谁也不想提,因为谁都不想把版权归属个人,毕竟读剧本的人少之又少,观众和听众则不计其数。何况剧作家的收入来源于剧院演出的卖座率及股份分红。就这样,无数剧本躺在剧院里无人问津。
19、莎士比亚创作活动大体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主要创作历史剧和喜剧,作品基调愉快乐观,洋溢着浪漫色彩;中期(1601——1607),主要创作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具有强烈的揭露批判力量;后期(1608——1612)主要创作传奇剧,批判锋芒减弱,对黑暗现实时取和解、宽容态度,表露出作家的思想矛盾和时代、阶级局限。
20、哈姆雷特是丹麦国王王子,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闻讯回国奔丧。一天夜里在城堡,见到了父亲的鬼魂,得知父王被害真相,为了验证鬼魂的话,王子安排一出弒爵簒权的戏,让叔父真相毕露。
21、《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伊丽莎白在观看《亨利四世》后要求莎士比亚为谁量身创作的戏剧作品?
22、 在此,只要赏读夏洛克在第三幕第一场的那一大段酣畅淋漓的独白,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便将豁然开朗。——当萨拉里奥听说安东尼奥有商船在海上遇难时,担心他不能如期还钱,便试图说情。他对夏洛克说:“即便他到期没还你钱,你也不会要他的肉。拿他一块肉能干什么?”夏洛克断然拒绝:“可以做鱼饵。即使什么饵都做不了,我也能拿它解恨。他曾羞辱我,害得我少赚了几十万块钱;他讥笑我的亏损,嘲讽我的盈利,贬损我的民族,阻挠我的生意,离间我的朋友,激怒我的仇人。他的理由是什么?我是一个犹太人!犹太人就不长眼睛吗?犹太人就没有双手,没有五脏六腑,没有身体各个部位,没有知觉感官,没有兴趣爱好,没有七情六欲吗?犹太人不是跟基督徒一样,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会伤害他;身患同样的疾病,同样的医药能救治他;不是一样要经受严冬的寒冷和盛夏的酷热吗?你若刺破了我们,我们不一样流血吗?你若挠了我们的痒痒肉,我们不也一样发笑吗?你若给我们下毒,我们能不死吗?而你若欺侮了我们,我们能不报复吗?既然别的地方跟你们没有不同,这一点跟你们也是一样的。假如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他会以怎样的仁慈来回应呢?复仇!假如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犹太人又该怎样以基督徒为榜样去忍耐呢?没说的,复仇!你们教了我邪恶,我就得用。假如我不能用得比基督徒更为出色,那将是我巨大的不幸。”
23、虽然过去,我认为悲剧让人看不下去,可是你的悲剧流传千古,
24、 不论何时,每当人们提及或想起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最先浮现脑际的,一定是那个鲜活的夏洛克。
25、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殁于1616年,仅活了52年便成就了一份永垂不朽的事业。他真正进行剧本创作、戏剧创作的时间也就20多年,非常令人感慨。
26、他要抄袭大V,分分钟找律师告他,所以说莎士比亚很聪明,专门抄袭一些粉丝不多不少的人。这些人的观点又有价值,对他本身也造不成什么影响。
27、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河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书生本色》《文坛如江湖》《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独自闲行》《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等。译有《古韵》《观察中国》等。
28、法国很有意思。18世纪莎士比亚传到法国,一开始法国很排斥他,是把莎士比亚当成笑柄来谈的。因为当时的法国处于古典主义势力很强的时代,而莎士比亚对于古典主义的突破,恰恰和法国当时的文学主流相悖。
29、显然,列夫·舍斯托夫是在质疑与挑战康德的“最高律令”。是的,如果先在地预设了某种生活是值得一过的,某种生活是幸福的,是好的,如同勃鲁托斯所认定的不证自明的自由与平等即是好的那样,那他就已经不自由了。所以,向往幸福向往自由,其实就意味着当下的不幸福与不自由。
30、“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31、要是那位朋友问我为什么勃鲁托斯要起来反对凯撒,这就是我的回答:并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你们宁愿让凯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隶而死呢,还是让凯撒死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因为凯撒爱我,所以我为他流泪;因为他是幸运的,所以我为他欣慰;因为他是勇敢的,所以我尊敬他;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我杀死他。我用眼泪报答他的友谊,用喜悦庆祝他的幸运,用尊敬崇扬他的勇敢,用死亡惩戒他的野心。这儿有谁愿意自甘卑贱,做一个奴隶?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这儿有谁愿意自居化外,不愿做一个罗马人?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这儿有谁愿意自处下流,不爱他的国家?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我等待着答复。
32、命运,我们等候着你的旨意。我们谁都免不了一死;与其在世上偷生苟活,拖延着日子,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
33、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的诗剧《钦契一家》,情节中有一些类似《奥赛罗》和《麦克白》,其中广泛征引莎剧中的戏文,而且充满着莎士比亚风格的意象。
34、从英国壁虎剧团的肢体剧,到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芭蕾,到门德尔松的序曲,再到布里顿的歌剧。四百年下来,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不同时空总是呈现不同的面貌,生产出全球舞台艺术的杰作,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下,继承融合创新的表达常在常新。
35、我们的排练还在进行中,期待成为更好的样子,4月26日展现在大家面前~
36、这一天,对于文学界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并且具有象征性的日子,
37、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有莎士比亚人物的影子在里面。小说家和诗人哈代、小说家康拉德的作品中都有莎士比亚人物的影子。还可以提一下伍尔芙,她跟莎士比亚也有一点关系,她写过一本有名的小册子《一间自己的房间》,其中虚构了一个人物,就是莎士比亚的妹妹。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人读过这本书?她是在什么意义上用莎士比亚的?我先不回答,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
38、暂时还未看过现场戏剧,只翻了几本译作。就书而言,个人认为莎翁的悲剧比喜剧更加深刻,因其中夹杂诸多对于人生和人性的叩问。四大悲剧有空还会再读,《威尼斯商人》也喜欢。以后会再看其他文本。在如今剧情泛滥的时代,莎翁的戏剧得以长盛不衰,与语言有很大关系。
39、而1994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影视中的哈姆雷特》,纳入了电视电影,共93部(集)。依据我的理解和分类,其中包括《哈姆雷特》的影视改编是47部(集);以《哈姆雷特》为基本情节与人物构架(诸如《狮子王》或《夜宴》)、将《哈姆雷特》作为剧中剧(诸如《莎剧演员》和《仲冬故事》)或与《哈姆雷特》形成互文关联的(诸如《君臣人子小命呜呼》或《你逃我也逃》/Tobeornottobe)。
40、 如此,莎士比亚不仅生死同日,而且其诗歌由此得以与国家结缘。
41、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的戏剧情形是(今天也未必不是),对于为舞台写作的诗人(今天的编剧大多已不是诗人),没有比通过舞台把握住观众的思想更重要的事,他不能浪费时间搞无谓的试验,因为早有一批观众等着看他们想看的,那时的观众和他们期待的东西非常多。
42、故事设定在未来世界,在一个庞大的高科技成人主题乐园中,可分为三个区域,包括西部、罗马和中世纪。每个世界都有着能让游客享尽情欲、暴力等欲望的放纵,主要叙述被称为“西部世界”的未来主题公园所发生的故事。
43、我们应当趁早剪拔凯撒的羽毛,让他无力高飞;要是他羽毛既长,一飞冲天,我们大家都要在他的足下俯伏听命了。
44、莎士比亚在他包容无限的世界大舞台上,越是把邪恶和荒谬推到极限,他越能集中表现那些人物的局限。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他赋予人物以智慧和想像;通过由智慧而产生的想像,他们将自己的形象客观地视为一件艺术品,就这样莎士比亚使他们成了自由的自我艺术家。再经由充满活力和真实的性格塑造,他能充分唤起我们对罪人、最庸俗低能者及蠢人的兴趣。
45、托尔斯泰从头到尾坚持否定莎士比亚,他觉得莎士比亚这个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道德。莎士比亚确实没有道德,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跟道德没有关系。他没有说教的成分,没有表达怎么做是好的、坏的,这不是莎士比亚要表达的东西。他仅仅是呈现人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元性……
46、于是克劳狄斯把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暗中托人杀了他。哈姆雷特恋人因父离世精神崩溃,坠湖而死。她哥哥雷欧提斯要为父报仇。
47、 什么意思?尽管戏文中没写明朱丽叶戴着手套,但显然,从罗密欧这句台词可以断定,朱丽叶戴着手套“托着面颊”。罗密欧正是看到伏在窗前的这一幕,才只愿“化作她的一只手套”,“那样我便可以抚摸她的面颊”。
48、 是的,这是一个胸怀民族感、对基督徒充满鄙夷的夏洛克!夏洛克意在表明,他除了是一个犹太人,更是一个人,一个跟基督徒一样的人!而且,基督徒也有邪恶,也要复仇!这是要把心底的“shy”(害羞、畏缩、胆怯)“lock”(锁住),充满了受侮辱与被损害的犹太民族强烈自尊,并时刻渴望复仇的夏洛克(Shylock)!
49、莎士比亚不是道德家,他写作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教化,更多的可能只是娱乐,所以如果从他近40部剧作中总结出什么伦理道德法则,那只是牵强附会。“莎士比亚和同时代人一样,有着深刻与敏锐的道德感,而且这种道德感总是必须得充满活力的,他的全貌无法被任何一个个人所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