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邮箱:2312794885@qq.com
2、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3、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鼎是什么意思)。
4、释义:改过迁善是表示道德品质和作风的用语,意即: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仿效,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
5、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之化者。”
6、 《易经》六十四卦中,鼎卦位于革卦之后,象征着革新后,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此时君子应该“正位凝命”,就是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这个道理在古时就提醒人们,君王的使命就是任用圣贤,而圣贤的使命就是遵从自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鼎卦蕴含的道理,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又能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7、《尔雅·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8、(dǐngmén)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革故鼎新的鼎是什么意思)。
9、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关于改革开放出现一些争议甚至是质疑。1992年春节前后,邓小平同志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社”“姓资”问题,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自此以后,“春天的故事”谱写新篇章。“三个有利于”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全社会洋溢着自由创新的蓬勃气象。“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正是通过一次次的革故鼎新,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10、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1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礼运》,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谈到,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稳步迈进。
12、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13、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袓寿考者之所好也。”
14、(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15、 《周易·杂卦》:“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
16、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17、本人既然考证确定石峁遗址是一个毛皮熟制中心和皮衣缝制中心,那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该鳄鱼的骨板实用性来予以考证。什么实用性呢?就是毛皮熟制过程中间的实用性。毛皮熟制过程没有多复杂,就是把生毛皮在皮硝水中浸泡数日,然后刮净毛皮内面的腐筋余肉凉干就可以了。但是,刮净毛皮内面的腐筋余肉这一工作程序是非常累重的,而且需要得心应手的专业工具。在青铜器出现之后特别是铁器时代,这不是什么问题,各式各样的刮刀,任尔选择。但是在新石器时代,石器越用越光滑,算不上得心应手。但是,用鳄鱼骨板刮腐筋余肉,可能就得心应手了,可能比铁刮刀还有优势,因为它不会轻易伤损皮层。由图片上鳄鱼骨板的形状来分析,应该是是大片鳄鱼骨板刮用过程大量赊耗后存余部分,其磨损面痕迹清晰可辨。所谓“一物降一物,柳木钻牛角”的俗语,肯定是实践中得来的。还有我们祖先的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些治玉的专用材料和工具的发明、发现和掌握,肯定比治皮工具的发现难度要大的多。问题的答案应该明晰了,制革,我们的祖先同样会不断的发现和制造对应的工具的。当然,鳄鱼骨板是不是刮皮革的利器,还是要经过试验验证的。但是,如果鳄鱼骨板是上古先民用来刮毛皮工具的结论成立的话,石峁遗址的鳄鱼骨板残存件就不是一块两块,而是许多的了,这个尚待进一步发掘发现。其实进一步的证据是有的,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石破天惊—石峁古城一(石城寻踪)”竟然真正发现了池苑,遗憾的是,专家们把该池苑考证成为了鳄鱼池。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该池苑就是泡皮革用的。泡皮革技术来自哪里?当来自虞夏京师的关中富平,因为关中富平有卤泊滩,其皮硝熟皮技术绝对在早(回头继续讨论)。对“革故鼎新”的“革”的讨论以及和石峁遗址的关系,这里就基本清楚了。下来讨论“鼎”,笔者把几个事实归拢一下:事实笔者曾数次参观石峁,也听过考古队队长邵晶先生所做的发掘情况介绍,在谈到石峁遗址已经找到了上古的墓葬区时,下来的话就令人非常沮丧:“所有的墓葬均被盗掘了,无一幸免,﹗”。事实笔者曾经踏勘走访过曾经发掘的陕北贾大峁遗址、寨山遗址和没有发掘的韩石坂遗址等,也在横山文物局见到了在当地司空见惯的非常普遍发现的巨型鬲,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常识,居住区、灰坑、墓葬区一体,居住区和灰坑相邻,墓葬区偏远。有居住区肯定有灰坑。大鬲全在灰坑中发现,小器件、陶器、玉器均在居住区发现。大鬲内无物,上无盖。陕北也有红陶、尖底瓶,但是非常少。上古有灰坑必有夹砂陶残陶片,但是秦汉灰坑一块残陶片也没有。上古灰坑不规矩,什么样子的都有,一般深就不到两米,有圆的,有不圆的,有大的,有小的,比较随意。,踏勘和走访进一步证实了上古灰坑是原始爨灶的考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陕北新石器晚期大面积大范围的古居住群是关中族群扩展外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古鼎的演进。而“鼎新”的理念也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当我们讨论鼎的时候,一定要明确,陕北榆林有大量的裸露煤。就是在人类之前,陕北神府一带,煤炭自燃燃烧,黄河发洪水漂煤块,应该是常态。也就是说,当先民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生活的时候,和煤炭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榆林应该是人类最早知道煤炭可燃和使用煤炭的地区。因为鬲的主成份是煤炭灰,所以只有在陕北才会出现偌大规格的,如此量的大三脚鬲。现在河南灵宝和陕西省富平、陕西省阎良,都在说自己的荆山是轩辕黄帝的铸鼎地,笔者认为还是退一步吧,先考证自己地区有没有煤炭资源的使用条件,有没有象陕北这么大范围和规模的使用鬲。有没有上古先民使用煤炭的遗存和痕迹。因为这些都是冶铜的前提或者说是冶铜的前历史段。当然,更要尊重轩辕黄帝几代人,在一个历史段以“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而坚持努力的“鼎新”,创新试制耐用“饪器”的伟大成果和精神。还是回到中华民族上古“鼎新”研究的结果中来吧。陕北还有用鬲做小孩瓮棺的发现,无疑是半坡瓮棺风俗的延续。同时也证明当地上古的鬲崇拜。新石器中早期是尖底瓶崇拜(姜寨遗址墓葬陪葬尖底瓶),晚期以致夏商周是鬲崇拜(宝鸡石鼓山周墓陪葬鬲),所以其文化之根在同样是关中新石器时期风俗的延续。其鬲和鬲文化的上继承在关中,其灰坑文化的上继承也在关中。接着谈两个和“革故鼎新”不相关的事情,一是石峁遗址是由那里来的?二是石峁遗址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本人认为,石峁遗址的产生是以渭北台塬为核心的虞夏王朝外扩的结果。它是“饪器”由陶套(见笔者《由鼎卦讨论轩辕黄帝荆山铸鼎》、《再由鼎卦讨论轩辕黄帝荆山铸鼎》考证文章)演进升华到鬲后族群扩张的结果。另外石峁遗址消失的原因是其“唯一性”的消失。石峁遗址 原先民在石峁生活,其“唯一性”有以下两点:皮硝的垄断;熟皮技术的保密。后来其他地方同样发现了皮硝,或者熟皮技术失密。石峁的繁荣必然走向了衰落,如此而已。是到了用“革”和“鼎”来考证研究我们民族的祖先在人类衣和食方面的文明历史进程的时候了。是到了认识“革”和“鼎”是中华民族上古衣食主题,且升华为文化主旋律的时候了。是到了重新解读“革故鼎新”,并使之于“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的时候了。同时,也到了把富平县盘龙湾遗址(本人考证的上古虞夏京师)、富平县卤泊滩碳村遗址(本人考证的上古盐、硝基地)、杨官寨遗址(本人考证的上古贡品货物中转中心)、芦山峁遗址(本人考证的上古驿站)、和石峁遗址(本人考证的皮硝、制皮中心)通体认识考证的时候了。
18、革故鼎新的意思是,去掉旧的建立新的,革的意思是除去,鼎的意思是更新。
19、(sāndǐng)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0、鼎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 鼎在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成语“尝鼎一脔”,意即尝一块肉而知鼎中食物的味道,比喻可以根据部分而知全体。鼎中煮食,水沸扬而且有声响,“鼎沸”用以形容政局动荡不定,或指声音嘈杂,如“人声鼎沸”。鼎虽是炊具,但毕竟是贵族王侯才能使用的,贵族进食,“钟鸣鼎食”,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反映了奢华生活的一个侧面。 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鼎峙”形容三个方面的力量互相对立、互相制约。旧时科举,殿试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总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又称“鼎元”。 青铜铸鼎,分量当然很重,故用“力能杠鼎”喻人之神力,如司马迁笔下的项羽。虽是一句话但作用很大,便用“一言九鼎”形容。夏禹铸九鼎,鼎也成为王权的象征,夏商周朝代沿袭,都把九鼎奉成传国之宝,在哪里建王都就把九鼎迁到哪里。因此,后人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权;“迁鼎”表示迁都;“移鼎”表示改朝换代;“窃鼎”表示夺取政权。春秋时,楚庄王北伐,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起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流露出夺取周朝天下之意,所以用“问鼎”、“观鼎”表示图谋王位。另外,用“鼎祚”表示国运:成语“折足覆觫”,意即鼎足折断,食物从鼎中倒了出来,比喻执政者力不胜任,以至败坏国事。 “鼎”又从“王权”引申出“重要”、“大”的意思,因而帝王的辅政大臣的“鼎臣”、“鼎辅”的别称,他们的职务也有“鼎司”、“鼎席”之称。豪门大族也别称为“鼎姓”、“鼎族”等。 “鼎鼎”的叠音词,有盛大的意思,如“鼎鼎大名”。 《周易》有鼎挂和革挂:“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产生的“鼎新”、“鼎革”“鼎新革故”等词语,意思是破除旧的,建立新的,可以用于改朝换代,也可用于朝政的重大改革。
21、偏差在那里?古典西周姬昌《易经·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后来的理解偏差就出现了,偏差在对“去”的理解。这里的“去”不应该理解为“去掉”的去,而应该理解为“去到”的去。如果做“去掉”理解,“革”和“鼎”必然都成为了动词。这样,必然把“革故鼎新”的原意面目全非了。 “革”是什么?动物之皮也;“鼎”是什么,烹饪之器也! 进一步言之,“动物之皮”是什么?衣也,“烹饪之器”是什么?食也。“革故鼎新”的出处应该是《易经》的“革”卦和“鼎”卦。通过对“革”和“鼎”的认识,可以肯定,上古先民,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远祖,是非常重视族群衣食的。当然,追求丰衣足食,是人的本能。但是,惟我中华民族,通过人类追求丰衣足食的本能,探索实践出了“革故鼎新”的理念,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不同于其她民族并且优秀于其她民族,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有中断的民族。所以“革”和“鼎”具有着中华民族文明史起源意义。是这样吗?是这样的。“革故鼎新”的理念,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不同于其他民族并且优秀于其他民族,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有中断的民族。何以见得呢?这就要我们进一步认识“革”是什么,“鼎”是什么,以及“革故鼎新”的含意了。“革故鼎新”应该理解为:“革”,可以有很多用途,做皮鞋、做皮衣、做皮绳、做皮箱甚至皮帐篷等等,但是,它们的原始材料绝对是一样的,这个无法改变,也就是说,“革”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这各种各样东西的材料——“革”,始终是一样的,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说“革故”。“鼎”,至今依然是烹饪之器,无其它作用,但是,作为制鼎的材料,却是不断更新变化的。由新石器中早时期的夹砂陶到新石器中晚期的鬲,然后铜釜,然后生铁锅,然后铝合金,然后不锈钢高压锅等等,近万年的不断演进和更新,但是其作用还是烹饪之器。 所以,必须肯定“革”和“鼎”是实物,是实物的名称。这样,在联合句式中“革”和“鼎”就是主语而非谓语了。“革”和“鼎”是实物,是名称名词,那么“革故鼎新”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在“革”和“鼎”的实物特点上是一清二楚的,甚至近万年至今都一清二楚。因为作为动物之皮的“革”和作为烹饪之器的“鼎”,我们至今仍然在使用。“革”,依然“故”我,“鼎”,不断创“新”。 所以我们进一步理解到,“革”可做千变万化的东西,其革的本质和特性是不变的。 “鼎”,是可以用千变万化的东西来做,但是做成“鼎”的功能则是唯一的——烹饪之器而已。所以,“革故鼎新”是通过实物告诉我们,什么是要不断改变更新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而要坚持的。所以,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卷上:“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更把其上升为治国理念,其意义非常重大。用在目前的意义则是:国家的管理政策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实事求是的变,不断的变。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这就是“革故鼎新”新解的实际的现实的意义所在。好了,下来该讨论石峁了。为什么要把“革故鼎新”和石峁遗址联系起来讨论呢?因为石峁制革。在我前面发表的论文《上古“虞夏京师”在富平的地理原因考证》、《上古“虞夏京师”在富平的地理原因考证(补充和引申)》中,我说到:“上古先民由关中向外扩张迁徙,首选无定河是绝对有道理的,因为无定河有盐资源。所以,陕北北部无定河流域出现非常大范围的有规模的新石器中晚期遗址群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定河有盐资源”。我还说到:“不具备宜居条件的石峁,却被先民们选择建了都邑,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这里的秃尾河有“皮硝”资源。石峁遗址是上古秃尾河“皮硝”采集处理、行政管理和商品贸易的中心,也是上古秃尾河“皮硝”采集处理、行政管理和商品贸易的最佳位置”。
22、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23、在这场革故鼎新的变革中,鸣条之战是其关键的一着。
24、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25、 圣人亨以享上帝。这里所讲的上帝,跟基督教所讲的上帝是两码事,这里所讲的上帝就是天。那天是什么呢?天就是自然,圣人他要祭天。为什么他要祭天?就是告诉大家,不是我聪明,不是我自己创造什么东西,我只是体会上天的意思,然后把它的道理说出来,如此而已。不像现在很多人,动不动这是我的专利,这是我的创建,那你们不能用。人家不能用,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圣人是什么?圣人就是我会观天象了,老天不说话,但是它有了象,这些象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类,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应该怎么样因应。可是一般的老百姓,他是低头族,他忙于讨生活,他忙于工作,他很少有时间把头仰起来观天象。再说难听一点,他观了半天,也观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圣人的责任就是把大家看不懂的道理,把它说出来,但是不能够违背天意,不能够违背自然规律,这就叫《易经》。而大亨以养圣贤。大亨是很丰盛的食物。那君王呢?他就应该用大亨,来表示尊敬这些圣贤。所以为什么中国人吃饭他都讲究的,不吃嗟来食,就是你不尊重我,你招手过来过来吃饭,我宁可饿死,我都不吃。圣贤,如果你没有大亨,他们不接受的,这并不是说他挑剔,也不是他自大,不是,而是他认为你尊重我的话,我才可以施展我的抱负,如果你根本就不尊重我,那我来这里干嘛?我搞了半天还听你的,还受你利用,今天的话叫做白手套,你要的怎么变成是我,那好处你拿走了,那坏处都骂我,那我干嘛?这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当年,他一定要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是大亨以养圣贤,否则他不下山的。巽而耳目聪明,巽指谁呀?指那个六五嘛。六五就是说,革命已经完成了,你要做一个,做一个什么?有制度,有体制,能够持续性长期发展的那个君王。而这个君王呢?你要怎么样?你一定要耳聪目明,知道哪些是真的圣贤,哪些是假的。这个时候,你才有办法柔进而上行,就是说,它六它不向下跟九二相应,虽然六五跟九二它是相应的,但是这个时候你如果去相应的话,你就会把这个鼎铉的位置,重要性给忽略掉了,因为它们是国之大佬。所以在鼎卦,它特别提醒我们,柔进而上行,就是说你六你宁可去跟上九亲比,你不要老看着这底下的东西,也许底下的东西真的好吃,但是你吃饱了就好了,你不要老一直吃,一直吃,那你工作没有办法做了,你不能失其亲,你要敬重圣贤,这是鼎卦一个最特别的地方。所以得中而应乎刚,它特别往上才叫应,是以元亨。这样的话,这个老百姓才能够普遍的得到幸福。为什么?因为你好不容易革命成功,政局稳定了,你那些社会上有声望的人,你要尊敬他们,让他们从旁帮助你,你就很快可以安稳这个社会。我想这也是历史上,常常见到的东西。大象传讲得更清楚,木上有火。大家看一看,下面是巽卦,巽卦就是木。
26、(解释)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27、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 《周易·杂卦》
28、企业要真正达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必须要做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2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谓孔子理想的“大同”景象。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领导人在很多场合,都曾引用《礼记》里的这句话,表达中国共产d人人民至上的初心追求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30、 解释:同人,人相亲近。革卦,革除故旧之事物,鼎卦,不停的取新。小过是有所超过,中孚是诚信相感。
31、出处:出自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32、 木头上面有火,然后这个火的热传上来,传到这个鼎腹,鼎的腹里面有食物,然后就把这些食物充分烹调好,才叫鼎,然后打开来,打开来就开始分而食之,那这鼎的功效就发挥到极致。鼎它自养又能养人,这还不算,对不对?你搞了半天自己都没得吃的,你愿意吗?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三次你就不干了,搞了半天你只管自己吃,那别人会帮助你吗?他就来偷你,就要来抢你,就叫你不发嘛。你自己养自己,你还可以养别人,这就叫分享。那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你会不会觉得还差一样?差哪一样?祭天。祭天以后大家分而食之,所以我们常常讲说,拜过神明的祭品,拜过神明的食物,当天要吃完,隔天就臭了,就不能吃了。这什么意思?就是怕你祭完天以后,你舍不得跟别人分享,你就留着慢慢吃,慢慢吃是不是食物会坏呢?其实也不一定,有的食物尤其在北方的话,很快就冷了,它天然冰箱,不一定会坏的,而是说你就会引起众人的怨恨,甚至用暴力来抢,那你也保不住嘛。你连鼎都保不住,你这政权还稳定吗?
33、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34、译文:嘘唏呼吸,吐却胸中浊气吸纳清新空气,像黑熊攀缘引体、像鸟儿展翅飞翔,算是善于延年益寿罢了。这样做乃是舒活经络气血的人,善于养身的人,正是像彭祖那样寿延长久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35、释义: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