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后的1363年7月,陈友谅重整旗鼓,再度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鄱阳湖大战,刘基始终与朱元璋在一起。一次,他忽然见一群水鸟惊起。刘基预感大事不妙,急忙拉朱元璋一起转移到另一条船。他们人未坐定,敌人的炮火已将原来朱元璋坐的船打得粉碎。此消息传出,朱元璋部下都以为自已有天助,于是士气大振,杀敌更猛,最终大败陈友谅,陈也在这次水战中战死,刘基指挥的这次战争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历史上称为“鄱阳湖之战”。
2、 刘伯温继室缙云陈夫人,相传很有意趣: 陈氏见刘伯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且足智多谋,却处境窝囊,总是不透气。自然经常发闷,时与丈夫抬抬扛。有一年,缙云、青田一带大旱,刘基上天取雨,事前吩咐妻子说:“我在天上吹起号角,你就立即敲起小锣接应。”清晨时分,刘伯温骑龙在天,奋力吹起厄角赶龙播雨。陈氏正在忙着梳头,没有立即敲小锣。龙王迅速从缙云、青田一带上空经过,结果雨下到金华去了。及至谢世之日,刘伯温吩咐妻子:“我死后,棺材中时的枕头你给我做硬点,我喜欢硬枕头。”其实刘伯温本意是想让妻子做个软点的枕头,故意说反。妻子一定会给他做个软的。陈夫人想:我一生都与他抬扛,现在人将死了,顺他一回吧,结果给刘伯温做了个硬枕头。缙云民间若妻子与丈夫不和,就会骂“你这婆娘,就象刘伯温老婆一样,一生唱反调”。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年过半百弃元投明,在明太祖朱元璋群雄逐鹿,攻占金陵,连克婺处的节节胜利之下,靠一封诏书和部将之请出山,进时务十八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建立朱明王朝,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刘基家室富氏、陈氏、章氏三人,一直伴随刘基身边,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刘基为国有功,却一生坎坷;得志不得福,得名不得利,都包含着富氏、陈氏、章氏三夫人们的一生辛劳。
3、刘基儿子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女儿亦有长女嫁吴彪,次女嫁沈安。富氏可能患有不育之症,两个儿子均为陈氏所出,两个女儿均为章氏所出。
4、刘基的死因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胡惟庸派人以看病为由,将刘基毒死,二是朱元璋指示胡惟庸毒死刘基,三是刘基确实是自己得了重病,中风或者是风寒,病死的。
5、 由于刘伯温为明朝开国功臣,富于奇谋妙策,民间传说纷纭,因而为秘密会社所利用。
6、 点评:刘基在元为官时,处理地方事务“严而有惠爱”,不避强权,一身正气赢得百姓赞誉,但也因其刚正不阿,一度受抑受贬,后愤而弃官,蛰居隐退。
7、这段记载是说,朱元璋罢免了李善长的宰相职位,然后问刘伯温(刘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谁适合当宰相?结果,刘伯温也不管人家跟他关系好还是坏,一一指出了这几个人的不足,虽然朱元璋听得直皱眉头,但后来,这三人还真碰上事儿,全倒了,这一回合刘伯温观察准确,满分。
8、 刘基身后不久,坊间便出现许多附会神化他的传说异闻。这些俗说琐谈始于阎闾委巷的渲染撰造,随后好事者载于文字,一唱百和,以讹传讹,继而被编入史传以为信史,又为杜撰之驳杂猥书、民俗故事的依托对象。
9、其次是治民。“治民奚先,字之以慈。有顽弗迪,警之以威。”就是说治民要德威并用,“德以进善,威以挫奸。德不可偏,威不可烦。”对百姓要“振惰奖勤,极艰息疲。疾病颠连,我扶我持。禁暴戢奸,损赢益亏。”在刘基看来:治民之方,犹如农夫种田,“涝疏旱溉,无容捭秕。”又如车夫赶车,“如良执舆,顺之以导”,驾驭有方。为官对民要“弱不可凌,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置人与危。无避我谤,见义不为。”
10、内容简介: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一个充满悬疑故事、备受争议的盛世。荒唐无度的皇帝、敢犯龙颜的大臣、一手遮天的宦官、结局凄惨的民族英雄、不了了之的宫廷疑案......都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思和猜想。《明史》,我国二十四部官修正史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其用力之勤大大超过以前诸史,受到后代史家的广泛好评。
11、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12、 ——他足智多谋,曾多次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
13、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14、 弘治年间的都穆《都公谈纂》载:“诚意伯刘基,元末在燕京时,书肆有天文书一部,久无售者。基至,手其书不置,次日往肆中,老翁扣基昨所观,则已能成诵矣。翁大惊,乃以书授之,旦为语其奥。基归复,往则翁已闭肆不知所之。”(刘基传)。
15、李善长重视老乡的情谊而是亲自找刘伯温请求网开一面放过李彬,刘伯温不答应并立即上报给太子处以李彬死刑,导致李善长丢了面子,而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淮西老乡,后面李善长告老还乡后,胡惟庸就成了淮西的代表人物,这两派的矛盾慢慢的就集中到了胡惟庸和刘伯温两人的身上,两派的斗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16、“公讳基,字伯温。神知迥绝,读书能七行俱下。年入郡胶,师受《春秋》,未尝执经诵读,而默识无遗。辩决疑义,出人意表。为文辄有奇气。诸家百氏,过目即洞其旨。”
17、刘基认为:官是由国君任命,“食君之禄,施君之令”,为国君管天下百姓之事,是执行王法之人,应当是公正无私的人。“君禄我食,君令我施”,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真正负起责任,完成自己的职责,把国君交给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上令君满意,下使民信任。
18、首先来说一下朱元璋成就帝王霸业的背景,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手下有两个派系:一个是起家的淮西派,以李善长为首。另一派则是浙东派,是朱元璋消灭张士诚之后的浙江读书人,代表人物就是刘伯温。
19、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秋,26岁的刘基被铨选为瑞州高安县(今江西高安)县丞,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官宦生涯,浮沉于宦海之中。
20、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築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初,太祖以韓林兒稱宋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禦座行禮,基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爲!”因見太祖,陳天命所在。太祖問征取計,基曰:“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太祖大悅曰:“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鍾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後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
21、待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说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派人带上礼物去聘请。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刘基,他这才出山。刘基一到,就向朱元璋呈上“时务十八策”。太祖朱元璋非常高兴,(命人)建造礼贤馆作为刘基等人的住处,礼数很是周到。起初,太祖朱元璋以韩林儿为宋室之后,尊奉他为小明王。年初,中书省设御座向小明王行礼,惟独刘基不参拜,说:“(韩林儿)不过牧童罢了,奉承他做什么?”因此拜见太祖,上陈天命所在。太祖询问征讨的计策,刘基说:“张士诚怯懦只知自守,不值得忧虑。陈友谅劫持主上威胁属下,名号不正,但他地处上游,心思没有一天不想灭我,应该先图谋取他。陈友谅一旦被消灭,张士诚势力孤单,就可以一举拿下。这之后向北平定中原,那么王业就可以成功了。”太祖听后十分欢喜,说:“先生有好计策,请勿吝惜,详尽说来。”当时恰逢陈友谅攻陷太平,图谋东下,气焰十分嚣张,诸位将领有议论投降的、也有议论逃跑退守钟山的,刘基睁着眼只是不说话。太祖把刘基召入内室,刘基愤激说:“主张投降及逃跑的,应该斩首。”太祖说:“先生的计策怎么谋划?”刘基说:“贼寇骄狂,等他们深入的时候,埋设伏兵拿下他们,就容易了!上天的法则是后发起进攻的胜,夺取军威克制敌人以成就王业,就看这次行动了。”太祖用他的计谋,诱使陈友谅军队到来,然后打败了他,并且把攻克敌军的奖赏赏给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的军队又攻陷安庆,太祖想要自己带兵讨伐他,向刘基征询意见。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太祖亲自带兵攻打安庆。从早晨打到黄昏一直攻克不下,刘基请太祖直趋江州,捣毁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得以西上。陈友谅出乎意料之外,带着他的妻子儿女向武昌逃奔,(接着)江州投降。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派他的儿子表达诚心归顺的意愿,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属。太祖感到为难。刘基从后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过来,答应了他的请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县随后全部攻下。
22、中国古代,有许多为官者以勤、廉、俭著称,他们在当时污浊的官场中能洁身自爱,不与贪官污史同流合污,敢于同腐恶势力抗争,与百姓喜闻乐道。而这些能做到勤、廉、俭的官吏是依靠什么力量做支撑的呢?主要靠他们个人的道德自律和自我修养,虽然其思想和行为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某些方面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3、 其次,王权对历史书写也有影响。朱元璋在史书中对刘基进行神化,其真实企图在于自我神化,以刘基之英名,来树立朱元璋他自己“天命所归”的形象。
24、 因此,刘伯温便跃升为先知先觉、预言推翻满清的神秘民族英雄,使他在近代革命占有一席神格化的不朽地位。
25、他们都是博览群书,记忆超强。刘琏为人敏慧警颖,没几岁,他读文章看过两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记住,而且终身不忘。刘璟也是二十来岁,就已是读烂经史,将兵法的“韬略握奇”诸说研究个底朝天,还旁及佛家道家学说。
26、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续通鉴》载:刘基经三请,弃隐出山。朱元璋三请得刘基,帝每恭之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自喻刘邦得张良)。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朱元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刘基大有知遇之感)。会陈友谅⑥陷太平⑦,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运筹帷幄,不求恩赏)其龙兴⑧守将胡美遣子通款⑨,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⑩,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27、8年时间过去了,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佐下登上事业顶峰,身披龙袍,于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称帝后自然要论功行赏,刘伯温被封诚意伯,他功劳大,年俸才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老乡,年俸四千石。这个对比太大了,刘伯温立刻就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思。
28、①行省:元代中央之下的大行政区,全国分十大行省。
29、后来,当朱元璋攻下浙江金华,刘伯温才带着《时务十八策》来投奔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的一生。
30、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31、刘基,字伯温,小时候,因父亲刘爚任遂昌县教谕,在外工作,母亲富氏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刘基天资聪慧,5岁时能将半部《国风》背诵得滚瓜烂熟。
32、《明史》说“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意思是,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西蜀赵天泽在评论江右人物时,首推刘基,将他比作诸葛孔明。
33、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34、刘基因为谈洋陵墓的事儿,被丞相胡惟庸攻击——实际上是胡惟庸跟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与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的斗争——被朱元璋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