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2、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______着我们的业余时间。工作与家的关系,不是非得舍弃哪一方才能成全另一方,而是可以兼顾的,我们不能______,忽略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而在未来老去时空留悔恨和遗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昌臻老法师 ▏真正懂得因果规律的人,就知道没有冤假错案
4、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5、他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工作重视敷衍了事,在别人眼里他重视舍本逐末。
6、平时学习不用心,考试临时抱佛脚,这与舍本逐末没什么区别。
7、但我最近有看到“做自己”的一个英文解读,是belessself-conscious。少一些自我意识。
8、写作文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那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9、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原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后用指舍弃自己的利益,援助他人。
10、昌臻老法师 ▏忍辱可以开智慧、消业障、增福德、除烦恼
11、生活中,我们要掂量事情轻重、懂得取舍,不要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12、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驰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13、秦国离郑国有千里之遥,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周天子的京城洛阳,长途行军,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境内。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在滑国遇上了东进的秦军,立刻明白秦军是要去偷袭自己的祖国。他急中生智,假扮郑国的使者迎向秦军,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远道而来,十分辛苦,特命我前来迎接,搞劳贵军。”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好停止进军。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报信。郑穆公得到弦高的紧急情报,立即下令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去北门察看秦国驻军的活动。这时杞子等人已经带领部下作好了作战的准备,他们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正准备动手。郑穆公立刻派大夫皇武子去见杞子,对他说:“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视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阴谋败露,就分别仓皇地逃往齐国、宋国。郑穆公作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偷袭郑国的计划不能成功,只好把小小的滑国抢掠一空,下令班师回国。
14、[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15、写作文不能舍本逐末,而是应该在内容上做用心,不要在形式上弄得花里胡哨。
16、她没有正确理解他信中的,因而误解了他的意图。
17、[成语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18、(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19、我并不否认这些事实,只是不同意你给它们赋予的。
20、昌臻老法师▏“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
21、他做事情总是舍本逐末,抛开重要的事情不管,专门挑选简单的事情做。
22、造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舍本逐末是不好的。
23、昌臻老法师 ▏修行《地藏经》的利益之一:护佑母子平安
24、(出处)《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25、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这就是赵威后的治国思想。
26、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中之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注入。源头是水保持长流长清的根本。无论江河湖海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只有保持源头之水的充沛和清洁,才能确保整条水流的通畅。“本”是树木之根,是树木养分的来源。树木一旦根基被毁,切断了营养源,那么再茁壮的树木也只能走向枯萎死亡。所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失去根本的事物,是难以长久的。
28、因为正式题目的不会根据它的使用变来变去,所以这些字段应当成为题目的一部分。
29、昌臻老法师 ▏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
30、译文:“采铜铸钱,一年十万人不耕种……弃本逐末,耕田的人不能有半数,邪恶不可能禁止,起源于钱。
31、昌臻老法师 ▏拥有财富是福报,使用财富是智慧
32、(1)浙江永嘉人徐辉,家贫经商,曾向丹阳富翁借了一笔巨款,对家眷说:“如果富翁死,没人索债,我便成了小富翁了。”不久,富翁果死去,富翁家属不知道借款事,徐便隐瞒过去。后来徐生一子,聪颖俊秀,非常可爱。八岁时患病,多方医治,耗尽家产,病仍不愈。一天,来一位老比丘尼,孩子对她说:“我想走了!”老尼说:“这便是你的家。父母这般疼爱,你还要去哪里?”答说:“我是丹阳人,徐辉曾借我的巨款,希图我死,便不还债,我是特来讨债的!”说完便断气。
33、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34、赵威后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35、如果把生活比喻成我们每个人的一场自我表演,那么我们就必须去想象观者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是无限真实的个体。
36、昌臻老法师▏临终有人助念,对于消除业障,促成往生,其功德利益,何用怀疑
37、赵威后说道:“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38、安静而迅速,夏城和高格此时将这两个词汇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时间拖得太久那所谓的放火计划完全就变成了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39、(2)安徽有陈某、徐某二人,均以撑渡船为职业。陈撑船较快,收入较多。徐嫉妒,常暗里损坏陈的篙竿和桡桨。一次同宿江边船上,徐又暗中把陈的篙竿弄断;快天亮,怕被发现,便解缆离去,船行至江心,突然失脚落水,大呼救命,陈听见,要去救援,可是桡桨断了,无法行船。这时徐在水中说:“我暗里弄断你的桡桨,反而断送自己性命,没料到报应竟这样快呀!”说完便沉没水中。
64